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而当时在国内的张之洞则说:“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优与利益,订立密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对话的态度有何不同?
(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而当时在国内的张之洞则说:“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优与利益,订立密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对话的态度有何不同?
(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
——摘自E·B·波特(美)《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材料二 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的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
——摘自乔纳森·斯潘塞(美)《改变中国》
(1)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的外部环境?
(2)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后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
(3)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
材料一 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
——摘自E·B·波特(美)《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材料二 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的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
——摘自乔纳森·斯潘塞(美)《改变中国》
(1)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的外部环境?
(2)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后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
(3)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
3.
阅读下列材料:
侵略战争和违反人道的暴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对恶魔,它给被侵略民族心灵上留下严重的创伤,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英国有一句名言: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

请回答:
(1)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上述事件。
(2)上述三幅照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几次侵华战争?侵略者分别是哪些国家?
(3)签订的条约分别有哪些?侵略国家和签约国家是否一致?反映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侵略给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带来的危害。
侵略战争和违反人道的暴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对恶魔,它给被侵略民族心灵上留下严重的创伤,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英国有一句名言: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

请回答:
(1)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上述事件。
(2)上述三幅照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几次侵华战争?侵略者分别是哪些国家?
(3)签订的条约分别有哪些?侵略国家和签约国家是否一致?反映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侵略给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带来的危害。
2.单选题- (共6题)
5.
下列史实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20世纪初期出现的是(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 |
C.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
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传教 |
6.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①百日维新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甲午海战
①百日维新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甲午海战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7.
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
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
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 |
8.
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反映是
A.“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提时事’四字” |
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 |
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
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