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在一次历史课上,同学们谈论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张凯同学说: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
周洋同学说: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邓迪同学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1000亿美元……
他们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张凯同学说: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
周洋同学说: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邓迪同学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1000亿美元……
他们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2.
辨析题
(1)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彭德怀等的指挥下,赢得“百团大战”的胜利,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1947年6月,刘伯承与邓小平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1)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彭德怀等的指挥下,赢得“百团大战”的胜利,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1947年6月,刘伯承与邓小平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1948年8月)
材料二: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60余万人,国民党军队80万人,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先后在碾庄、双堆集歼灭大量军队,最后在陈官庄全歼了敌人。--华师大版八上教材
材料三: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率部队出城待编。1月31日解放军接管城防,浩浩荡荡的解放军队伍入城,沿途受到各界人民热烈欢迎。---华师大版八上教参
(1)根据材料一的情况,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怎样的决策?(1分)
(2)材料二是对哪个战役的描述?(1分)
(3)材料三的史实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用一句成语来概括这次战役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两点4分).
材料一: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1948年8月)
交战双方 | 1946.6-1948.8 军队人数的变化 | 机动兵力 | 士气 | 后方 |
共产党 | 130万→280万 | 多 | 高昂 | 巩固 |
国民党 | 430万→365万 | 少 | 低落 | 危机四伏 |
材料三: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率部队出城待编。1月31日解放军接管城防,浩浩荡荡的解放军队伍入城,沿途受到各界人民热烈欢迎。---华师大版八上教参
(1)根据材料一的情况,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怎样的决策?(1分)
(2)材料二是对哪个战役的描述?(1分)
(3)材料三的史实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用一句成语来概括这次战役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两点4分).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为此某班举办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探究以下问题: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内”,我是要“攘外安内”。
(1)结合材料分析导致这一事变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永定河的怒吼】
材料: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2)上面材料描述是哪一事件?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守军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秦淮河的悲歌】下图:
(3)日本的新闻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座城市?这一事件行为的本质是什么?
【民族怒吼】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4)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东方欲晓】
(5)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党今后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凯旋之歌】
(6)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日本侵占了50年的哪一地区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以史为鉴】
(7)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内”,我是要“攘外安内”。
(1)结合材料分析导致这一事变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永定河的怒吼】
材料: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2)上面材料描述是哪一事件?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守军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秦淮河的悲歌】下图:
(3)日本的新闻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座城市?这一事件行为的本质是什么?
【民族怒吼】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4)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东方欲晓】
(5)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党今后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凯旋之歌】
(6)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日本侵占了50年的哪一地区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以史为鉴】
(7)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2.选择题- (共17题)
7.
2015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遇难的中国同胞达( )
A.10万人 | B.20万人 |
C.30万人以上 | D.300万人以上 |
8.
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 》的诗写到:“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 ”应是
A.九一八事变 |
B.七七事变 |
C.西安事变 |
D.中共七大 |
9.
电视剧《亮剑》中有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战斗的情景。你认为该情景出现于什么时期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11.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此后在仅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内,东北三省就全部沦于敌手,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军事实力强大 |
B.中国军队装备落后 |
C.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
D.东北地区无中国军队 |
13.
下列关于1931年到1937年7月中国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大举侵华 |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C.国民政府组织中国军民开始在局部地区抗日 |
D.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内战逐渐走向联合抗日 |
14.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并缴获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军 |
C.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
D.武器比较先进 |
15.
1938年,田汉为庆祝某一战役的胜利写了一首歌词。词中写道:“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
A.贺胜桥战役 | B.平型关大捷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20.
在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 B.台儿庄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忻口会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