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期周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6701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25

1.简答题(共1题)

1.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你认为这一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重要,海权问题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
——孙中山《十年国防计划》
材料三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有7000年海洋文化,其航海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内领先于世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材料二中孙中山感叹中国海权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的海洋观。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纲领”指什么?作者认为导致“纲领有些地方过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所说的“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指的是什么?马克思提出了哪一著名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材料三中所说“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指的是什么?马克思详细论述这一观点的著作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应持怎样的科学态度?

3.单选题(共2题)

4.
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揖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5.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846年
B.1847年
C.1848年
D.1864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