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歌《夏日田园杂兴》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有哪些?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经济萌芽”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歌《夏日田园杂兴》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有哪些?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经济萌芽”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
2.单选题- (共15题)
2.
两江总督张之洞奏称:“苏州开埠通商,所有筹办缥丝、纺纱各厂及内河行驶小轮各事宜,除江宁、苏州、上海各设商务总局,派员督伤办理外,并照会在籍绅士分别经理。”这主要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手段 B. 市场扩大刺激了苏州丝织业发展
C. 开埠通商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D. 官僚资本不断挤压吞噬民营企业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手段 B. 市场扩大刺激了苏州丝织业发展
C. 开埠通商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D. 官僚资本不断挤压吞噬民营企业
3.
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农耕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B.家庭手工业品用以纳税和家庭消费 |
C.采用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 | D.丝织业的生产重心一直在南方地区 |
4.
北宋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以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表明
A.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C.“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7.
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
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 D.世界市场雏形已经出现 |
9.
下列关于各国殖民扩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金银主要用于资本原始积累 |
B.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
C.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 |
D.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包括种族屠杀、黑奴贸易等 |
11.
1441年,安陶·贡萨尔维斯率领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1803年丹麦废除了奴隶贸易,其他国家竞相效仿。1867年,最后一艘贩奴船横渡大西洋,抵达古巴。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 B.新航路的开辟 |
C.世界霸主的更迭 | D.人文主义的发展 |
14.
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关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
B.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发展障碍 |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D.一战期间美日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
15.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依然存在 |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