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661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8/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重要,海权问题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
——孙中山《十年国防计划》
材料三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有7000年海洋文化,其航海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内领先于世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材料二中孙中山感叹中国海权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的海洋观。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谨防多数人的意见。因为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美国盛行什么经济思想?这对美国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他所开创的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3.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曾几何时,中国服装纺织业最大的课题是如何在数量上满足亿万人民的衣被需要。在原材料短缺的情况下,人们穿衣很难再追求款式的新颖。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要加快发展纺织工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1977年全国棉布产量突破100亿米大关,1982年突破150亿米,并在1983年取消了布票。随后我国纺织服装业进入了历史最快的发展时期。1993年,江泽民***在会见瓦伦蒂诺等世界服装大师时指出,中国要进一步发展服装工业,发展服饰文化。到2000年,我国服装产量达到了117亿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之一。
请回答:
(1)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纺织业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请说说1977年以后促进我国纺织业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发展经济的启示?

2.简答题(共1题)

4.
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强大的国家,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与过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克林顿执政时期“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的强大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3.单选题(共10题)

5.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6.
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
A.设立邸店B.建立柜坊
C.使用“飞钱”D.发行“交子”
7.
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
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   )
A.三角贸易B.新航路的开辟
C.蒸汽机的改良D.世界市场的建立
9.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11.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推到力主要是源于
A.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
B.内燃机的发明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垄断组织的产生
12.
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
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1902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这反映出
A.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日益衰落
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
D.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14.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