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壁画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一场经济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中国人民在这场变革中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
(4)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中国制造面临创新能力不足、能源消耗高、环境恶化等问题,针对上述某一问题,提出你的一条建议。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壁画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一场经济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中国人民在这场变革中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
(4)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中国制造面临创新能力不足、能源消耗高、环境恶化等问题,针对上述某一问题,提出你的一条建议。
2.选择题- (共7题)
3.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农业政策进行多次调整,其中较典型的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前者实行土地集体公有制,后者实行土地农民私有制 |
B.前者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后者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C.前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后者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
D.前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后者有理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
4.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导致这些数据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 |
B.召开一届人大 |
C.实施三大改造 |
D.掀起大跃进运动 |
5.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实施科教兴国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实施科教兴国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 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 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A.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 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 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7.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依然回避“九二共识”,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