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59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8/9

1.综合题(共1题)

1.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壁画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一场经济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中国人民在这场变革中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
(4)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中国制造面临创新能力不足、能源消耗高、环境恶化等问题,针对上述某一问题,提出你的一条建议。

2.选择题(共7题)

2.
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3.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农业政策进行多次调整,其中较典型的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前者实行土地集体公有制,后者实行土地农民私有制
B.前者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后者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前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后者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D.前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后者有理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4.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导致这些数据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
B.召开一届人大
C.实施三大改造
D.掀起大跃进运动
5.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实施科教兴国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 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 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7.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依然回避“九二共识”,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