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成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1)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材料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成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请回答:(1)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妄图称霸世界,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都想把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至于他们各自的控制之下,同时还要欺负那些实力不如他们的发达国家。
材料二广大的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他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国际关系中存在哪些矛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广大亚非拉国家为实现自身要求做出了哪些努力?其努力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材料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妄图称霸世界,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都想把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至于他们各自的控制之下,同时还要欺负那些实力不如他们的发达国家。
材料二广大的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他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
——以上材料均节选自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国际关系中存在哪些矛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广大亚非拉国家为实现自身要求做出了哪些努力?其努力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有何影响?
(2)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3)据材料三,各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工具”及“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
(4)分别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有何影响?
(2)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3)据材料三,各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工具”及“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
(4)分别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
2.简答题- (共1题)
4.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1,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立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的确立有什么意义?
(2)据图2,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3)据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
(4)据图4,尼克松访华对于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你认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据图1,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立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的确立有什么意义?
(2)据图2,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3)据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
(4)据图4,尼克松访华对于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你认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单选题- (共24题)
7.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建立 |
C.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 |
D.十月革命的胜利 |
8.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此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10.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B.民主政治建设要制度化、法律化 |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D.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
11.
1971年底,一位拉丁美洲外交官描述道:中国人到联合国来,就好像他们从月球或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这一描述所指的事件是
A.中国实现与拉美各国的友好往来 |
B.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矛盾从此消除 |
D.中国对西欧北美发达国家全面开放 |
12.
《维和步兵营》是中国首部以维和军旅为题材的电视剧。影片讲述了中国首支维和部队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奔赴境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故事。从中能够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B.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C.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 |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13.
2018年3月5日,土耳其军方成功挫败了一起由极端势力策划的针对美国驻土使馆的恐怖袭击。针对恐怖主义这一棘手的国际问题,中国早在2001年就与俄等六国发起成立了以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为主要使命的组织。这一组织是
A.七十七国集团 |
B.亚太经合组织 |
C.世界贸易组织 |
D.上海合作组织 |
16.
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有关。”杜鲁门的立场反映了美国意图
A.奉行孤立主义 |
B.确保国家安全 |
C.维护世界和平 |
D.推行霸权主义 |
17.
《冷战风云》中写道/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和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下列事件中“充满了火药味”的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发表 |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
D.朝鲜战争的爆发 |
18.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A. 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
B. 第三世界的崛起
C. 战后世界各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A. 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
B. 第三世界的崛起
C. 战后世界各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9.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21.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B.清朝鼓励朝贡贸易 |
C.清朝禁绝一切民间贸易 |
D.清朝海军装备落后 |
22.
宋淑梯在《司母戊鼎的X光检测及其铸造工艺》一文中指出司母戊鼎的铸造是一项极其复杂困难的铸造工程。在当时的简单协作的手工作坊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件人间奇迹。这反映了商朝
A.青铜器物种类繁多 |
B.青铜铸造技艺水平高 |
C.青铜器物数量巨大 |
D.青铜器物以礼器居多 |
24.
据《礼记·典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是 ( )
A.工场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民营手工业 |
25.
《全球化和地区开发》中声称:“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5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这反映的是
A.开辟新航路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郑和下西洋 |
D.工业革命 |
26.
张雄认为“瓦特毕竟还是瓦特,他在人类动力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学、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中的地位。”瓦特在人类动力史上的贡献是
A.研制水力织布机 |
B.改良蒸汽机 |
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
D.发明蒸汽机 |
2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
A.殖民扩张 |
B.开辟新航路 |
C.圈地运动 |
D.“西进运动” |
28.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B.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
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
4.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