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12月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52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1

1.综合题(共3题)

1.
历史事件的认识需要多角度、多方面,这样才能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亨利·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后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做补充说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美英宣战的理由及这么说的目的。在材料三中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正确的历史结论应如何形成?
2.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1)具体列举两例战役用以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举例即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4)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3.
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摘自人教网
(1)请你写出材料一图中A、B、C、D、E各代表的历史事件。
(2)请你写出材料一图中的B事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标志着什么?
(3)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战略上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请你从材料一图中A、B、C、D、E代表的历史事件中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正面战场________,敌后战场________。(填写字母)
(4)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为: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寇的侵略。请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你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6)2017年是抗战胜利72周年,也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以史鉴今,请你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一个小建议。

2.选择题(共16题)

4.
下列不属于一二·九运动口号的是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反对华北自治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5.
“中共七大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长篇发言,对抗战期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做了回顾和总结……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由此可见,中共七大意义在于(  )
A.确立***思想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准备了条件D.加速了国共两党关系破裂的步伐
6.
1938年底,日军不断降低对华“和解”条件,如“放弃”赔款要求,“撤出”华南等。在此期间,日军颁布“治安肃正”计划,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使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手段,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军主要威胁
B.日本受国力的影响,调整侵华政策
C.敌后战场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战场
D.日本侵华战略宣告失败,无力进攻
7.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宣言中说:“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以上材料反映蒋介石(  )
A.置民族利益于不顾B.面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
C.停止内战,转向抗日D.放弃妥协幻想,投入抗日
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B.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C.国共两党协议,红军改编
D.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9.
2017年,日本“出云”号护卫舰于15日亮相由新加坡海军主办的国际观舰式,其前身系淞沪会战日军主力巡洋舰。70多年前的淞沪会战
A.新四军奉命参加了会战
B.日军占领上海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C.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10.
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意义
1938年春
徐州
李宗仁
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的胜利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11.
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成为抗战的前哨阵地,中日双方在湖南进行了6次会战,其中取得胜利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的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武汉会战
C.湘西会战
D.徐州会战
12.
“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平津战役
13.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C.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A.南昌起义时B.九一八事变前C.秋收起义中D.七七事变后
15.
中华民族坚持抗战十四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下图照片是一座图形独特的纪念馆,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纪念的事件发生的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这座纪念馆,它坐落的城市应该是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沈阳
16.
2016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下图)“历史的转折”是指
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
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17.
20世纪30年代,卢沟桥畔的隆隆炮声震惊了世界,佟麟阁激励将士:“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此情景发生于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8.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19.
二战结束后,1970 年,德国总统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碑前下跪,为纳粹时代的德国人认罪;2015 年5 月9 日,普京在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 周年;2015 年,国务院发出通知,2015 年9 月3 日放假一天,方便全国人民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活动。这些向全世界人民传递的共同信息是()
A.日本军国主义必败
B.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C.法西斯极度残酷
D.战争与国家自身的发展无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