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4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2002年版》
材料二 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开创了什么样的局面?
(2)材料二中,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长征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局面。对此,你有何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突然到来,迅速席卷了全球,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大混乱。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为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31年9月2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南京发表的《告公民书》称:“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蒋介石日记》
材料三 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七月八日采取了以下行动: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电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参谋总长程潜,准备增援华北;下令孙连仲、庞炳勋率部北援。    
——摘编自《抗战史料》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摆脱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蒋介石对日侵华的态度?此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3)与材料二相比,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另请列举出2例在态度变化后,正面战场的典型战役。

2.选择题(共25题)

3.
俗话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黄埔军校的建立
4.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创立时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创办于1927年
B.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C.孙中山亲自担任该军校校长
D.校址设在江西南昌
5.
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
A. 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B. 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C. 由国民党独立领导 D. 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又称“八一军旗”。军旗图案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一”二字是为了纪念(    )
A.中共成立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7.
***曾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我们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
A.瑞金B.遵义C.会宁D.吴起镇
8.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长征途中,***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四渡赤水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D.翻雪山过草地
9.
下列不属于一二·九运动口号的是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反对华北自治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0.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1.
叶挺独立团曾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这一事迹发生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2.
下图是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登的一位风云人物,这是《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你能判断出他是谁吗(    )
A.袁世凯B.吴佩孚C.蒋介石D.李鸿章
13.
“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里的“这个伟大的事件”距2017年多少周年?
A.68B.80C.90D.96
14.
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 科学技术的成就
15.
“***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灵活性”的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17.
贺龙元帅在1927年曾向周恩来表示说:“我听共产党的话,决心和蒋介石汪精卫这帮王八蛋拼到底。”由此,贺龙元帅开展的革命活动是( )
A.领导南昌起义B.指挥北伐战争
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D.带领八路军抗日
18.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基础的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C.遵义会议D.红军长征
19.
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 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③遵义会议 ④长征的开始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20.
下图中的“命令”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内形势出现的重大变化是( )
A.国共两党再次合作B.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D.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21.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与巴金先生的这点“感想”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华北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淞沪会战
22.
《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中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叶挺B.彭德怀C.张学良D.李宗仁
23.
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中有一处情境: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24.
曾任侵华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37年6月,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 )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D.卢沟桥事变
25.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七七事变   ②八一三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D.③②①④
26.
舒国惠在《红色大地》中记载:“对张学良来说,蒋介石反共和拖抗战后腿的做法,到1936年秋天时已忍无可忍。这个易动感情的人是东北军的头领,东北军的士兵特别反日。因为他们在东北的家乡,在_______之后就被日本军队所占领。”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7.
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日军突袭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