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考2018-2019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35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5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回答,抗美援朝战争最后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3)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规定:新中国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材料二:它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在这个轰轰烈烈的年代里,个人崇拜盛行,反革命猖狂;人性被扭曲、肉体遭到损伤、民主与法制被公然地践踏、社会动荡……这是疯狂的十年,混乱的十年。这是让人心痛疾首的十年,让人不堪回首的十年……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 ;它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文献?它颁布于哪一年?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文献?
(3)材料三中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是指什么时期?列举一例说明这一时期“民主和法制被公然践踏”。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 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创进

“六五”(1981﹣1965)

定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0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材料四: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


(1)依据材料,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什么变化?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将图1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5)根据材料四的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选择题(共20题)

4.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  )
A.侵略与反抗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5.
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B.
C.D.
6.
李铭同学要研究20世纪50年代初的“三农问题”,下列文献可供他借鉴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7.
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百年荣辱入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8.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9.
下列哪 一年开始五星红旗在布达拉宫前迎风飘扬(  )
A. 1954 B. 1949 C. 1951 D. 1958
10.
建国后各种运动不断,这在当时人们取名字中留下深刻印象。如:向小康、齐建国、李文革、周跃进、张援朝等。如这五人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排在第三位的是(  )
A. 李文革 B. 张援朝 C. 周跃进 D. 向小康
11.

把含镁元素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投入足量且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MgCl2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12.
20世纪60年代,他为了治理兰考县水涝、风沙、盐碱三害,亲自带队到灾区调查。洪水泛滥的时候,他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画出一张张水势流向图。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他是(  )
A.焦裕禄B.王进喜C.邓稼先D.雷锋
13.
1959〜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D. 抓革命、促生产
14.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得到了发展。
B.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1962~197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D.1970~198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5.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A.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6.
中共十九大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实施“一带一路”的建设D.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18.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道:“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下列选项与材料思想吻合的是( )
A.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计划管理
19.
《外媒看中国:1978年带来巨变影响世界》指出:“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刻。”“中国时刻”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香港回归
20.
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21.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问题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
A. “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 平反冤案错案问题
C. “两个凡是问题” D. “以阶级斗争为纲”
22.
1987年我国百分之八十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A. 按劳分配 B. 股份制改革    C. 政企分开 D. 多种所有制并存
23.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B.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