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单元清四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31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3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江西)
材料一 走进纪念馆,序厅的圆雕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90年前那段石破天惊的历史,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
材料二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红军荟萃在此成。
(数字江西)
材料三 江西兴国是“中国烈士第一县”,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有12 038名,仅23万人口的兴国就有八万人参加革命。
材料四 共和国成立后,共授将军衔1 604个,将军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325位,占全国的1/5。兴国又占全省的1/6,被誉为共和国将军县。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反映的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3)从“南昌”到“井冈山”,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面对材料三、材料四中的这些数字,你有何感想?
2.
历史事件的认识需要多角度、多方面,这样才能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亨利·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后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做补充说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美英宣战的理由及这么说的目的。在材料三中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正确的历史结论应如何形成?

2.选择题(共21题)

3.
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南昌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4.
民谣亦能证史。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吴起镇会师B.井冈山会师C.会宁会师D.懋功会师
5.
1971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中讲道:“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是基于(  )
A.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B.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大转移目标
C.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D.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
6.
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革命却失败了。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势力强大B.反革命势力突然叛变
C.军事作战方针错误D.缺乏人民群众的支援
7.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B.中共一大C.中共七大D.中共三大
8.
下列对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②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④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9.
***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B.叶挺C.贺龙D.刘伯承
10.
孙中山对李大钊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国民党)帮助我。”李大钊拥有国共两个政党党员身份的时期是(  )
A.抗日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1.
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的对联,在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有人将对联中的“请”和“勿”进行了调换,你认为这一事件应是( )
A.誓师北伐
B.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C.北伐军攻克武昌
D.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2.在水稻植株内,能产生多糖的细胞器是(  )
13.在水稻植株内,能产生多糖的细胞器是(  )
14.在水稻植株内,能产生多糖的细胞器是(  )
15.在水稻植株内,能产生多糖的细胞器是(  )
16.
20世纪30年代,卢沟桥畔的隆隆炮声震惊了世界,佟麟阁激励将士:“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此情景发生于(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7.
下图所示漫画反映了
A.片面抗战
B.敌后游击战
C.消极抗战
D.全民族共同抗战
18.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上述材料表明了(  )
A.苏美对日作战,对中国的有力配合,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B.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D.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19.
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
A.中国工农红军
B.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20.
“中共七大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长篇发言,对抗战期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做了回顾和总结……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由此可见,中共七大意义在于(  )
A.确立***思想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准备了条件D.加速了国共两党关系破裂的步伐
21.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宣言中说:“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以上材料反映蒋介石(  )
A.置民族利益于不顾B.面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
C.停止内战,转向抗日D.放弃妥协幻想,投入抗日
22.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23.
2016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下图)“历史的转折”是指
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
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