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623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2.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单选题(共5题)

3.
近代民族工业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与近代化进程。下列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最集中体现这一点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D.大企业的出现
5.
民国初期(1912—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化工业、皮革业B.卷烟业、石油加工业
C.钢铁业、汽车业 D.纺织业、面粉业
6.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人们迫切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7.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
A.杭州湾B.上海浦东
C.太湖流域D.闽东南地区

3.选择题(共1题)

8.
有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时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或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这场战争指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
C.美国罗斯福新政D.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