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纷纷传说本甲子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此记述说明
A. 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
B. 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
C. 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
A. 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
B. 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
C. 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
2.
1969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可能也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反映出
A.中国是超级大国争守霸权的中心 |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C.美国考虑改变孤立中国的既定政策 |
D.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
3.
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
A.追求神韵 |
B.尚意 |
C.重视法度 |
D.重情 |
4.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A.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 |
B.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 |
C.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 |
D.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 |
5.
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 |
B.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于发展 |
C.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 |
D.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 |
6.
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C.“双百”方针的提出 |
D.***发表《论十大关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