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600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0/7/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8分)
(2)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日期的日本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6分)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4分)
2.
(12分)20世纪前20年的亚洲,出现了两位重要人物分别影响了亚洲两个大国的历史。一位是中国的孙中山,另一位是印度的甘地。

请回答
(1)孙中山和甘地都要实现民族独立的理想,但是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同,请结合相关背景,指出各自的道路,并说明不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2)除了关心民族独立,孙中山与甘地还关心民生问题,请说明三民主义和甘地主义对各自国家民生问题的主要看法,并概括说明其实践的结果及其主要原因。(4分)
(3)结合你对这两位伟人的认识,说明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具有的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2分)

2.单选题(共11题)

3.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9月23日至10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将1840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多年的历史,通过《惊梦》《山河祭》《辛亥童谣》《曙色》4个节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反映了民族觉醒的痛苦与艰难。下列能反映“惊梦”“山河祭”“曙色”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五四运动
C.《南京条约》、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中共成立
4.
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显示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了上海为通商口岸,在以后的若干年中,英国可以在上海获得的特殊条款有
①关税协商 ②割让土地 ③自由贸易 ④开设工厂
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6.
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作者的观点是
A.中国人的抵抗毫无作用B.台儿庄战役不能改变会战全局
C.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有限D.作者是亲日的汉奸
7.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早建立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8.
二百年来,天安门直接见证了:
①古代专制帝王的倒台;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中华民国政府的倒台;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此举的背景主要是
A.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必然结果B.“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C.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D.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10.
2009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首都各界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联合晚会。60年前的10月1日标志着中国
A.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B.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与支持
D.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
11.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联合国接纳中国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进退两难
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美国希望“双代表”制能实现
12.
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中美开始正式建交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浦东新区的积极开发
13.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从1860年开始的40年是中国革命明显的孕育时期”这说明这一时期对革命有着重要正面推动的因素已经出现,这些因素是:
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 ②社会思想上受到了一次启蒙
③清政府腐败统治下阶级矛盾的加深 ④外国侵略不断加重下民族矛盾的激化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3.选择题(共2题)

14.在阿拉伯文化史上,出现了一部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集。它就是(   )


15.古希腊著名的雕塑“掷铁饼者”的作者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