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福建漳州市华安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574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同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8分)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8分)

2.单选题(共15题)

2.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    ②团结一心的精神    ③敢于造反的精神    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3.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召开七大,确立***思想的指导地位
4.
“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句话()
A.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B.抨击和批判了奴隶制度
C.明确提出人民主权的学说D.包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5.
文艺复兴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表现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蒙娜丽莎》B.《十日谈》
C.《最后的晚餐》D.《西斯廷圣母》
6.
下图是奥运会场馆的标识。标识以汉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这种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的书法字体为
A.篆书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7.
(题文)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材料中所给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A.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B.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
C.宋词 唐诗 汉赋 楚辞D.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
8.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9.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10.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1.
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是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
C.指出西方思想宣传过程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以指导革命
12.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B.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C.列强入侵,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13.
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
C.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14.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15.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D.“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16.
一批学生到博物馆看画展,导游对他们解说道:“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这一批学生在参观(   )
A.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
B.20世纪初立体派绘画
C.19世纪印象派绘画
D.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绘画

3.选择题(共9题)

17.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8.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9.已知 i 为虚数单位,且 (1+i)z=1 ,则复数 z 对应的点位于(     )
20.已知 i 为虚数单位,且 (1+i)z=1 ,则复数 z 对应的点位于(     )
21.已知 i 为虚数单位,且 (1+i)z=1 ,则复数 z 对应的点位于(     )
22.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方格纸中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3.图形 可以通过{#blank#}1{#/blank#}得到图形
24.图形 可以通过{#blank#}1{#/blank#}得到图形
25.如下图所示,图形A绕点O顺时针{#blank#}1{#/blank#}得到图形B。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