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20分)中英鸦片贸易以及由此引起的两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材料。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 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四 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因此,不平等条约的“不平等性”就体现在“英国垄断”前提的设置上,友好条约贩卖的东西正是剥削秩序。
——《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这句话?(6分)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这一观点进行论证。(16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材料一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 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四 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因此,不平等条约的“不平等性”就体现在“英国垄断”前提的设置上,友好条约贩卖的东西正是剥削秩序。
——《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这句话?(6分)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这一观点进行论证。(16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20分)自由贸易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世界性金融危机仍然在肆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由贸易的原则面临严重威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2000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材料二 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2001年1-11月中旬,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投诉案件已经达到34起……据统计,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15类商品,影响130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等行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2000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并请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
材料一 1950-2000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材料二 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2001年1-11月中旬,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投诉案件已经达到34起……据统计,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15类商品,影响130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等行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2000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并请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
3.单选题- (共12题)
4.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 |
B.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 |
C.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 |
D.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 |
5.
有学者认为: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城中有市,市被垣(矮墙)围。地主经济形态下,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下列描述符合“城区即市区”的是( )
A.“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D.“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至门约十里余,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
6.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下列关于各类金融中心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上升 |
B.17世纪荷兰的强大得益于三次英荷战争 |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殖民帝国 |
D.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
7.
下图材料中的时间轴所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A.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 |
B.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发展深入的历史进程 |
C.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 |
D.经济的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
8.
江苏镇江的恒顺香醋驰名世界,恒顺集团的前身是1840年成立的恒顺糟坊。据史料记载,从1893年到1911年,恒顺糟坊最兴旺的时期年产百花酒约210吨,醋110吨,酱220吨。这一时期,恒顺糟坊发展兴旺的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②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大力推动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
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②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大力推动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9.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
批次 | 留学时间 | 留学初衷 |
第一次 | 晚清的留学热潮 | ① |
第二次 |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 ② |
第三次 |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 科技救国 |
第四次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 建设国家 |
第五次 |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 ③ |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
B.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富国强兵 |
C.创业立业、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创业立业 |
10.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岛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以上材料从实质上反映了
A.张謇创办的企业带有官办性质 |
B.封建势力阻碍了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
D.实业家利用政府权力提高商业竞争力 |
11.
1867年清政府规定,华商租买轮船只准在通商口岸来往,“不得私赴沿海别口,亦不得任意进泊内地河湖各口……;并照外国轮船例,向海关交纳船钞货税”。以下对此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带有抑制民间购买轮船的意图 |
B.清政府允许民间开办轮船航运 |
C.此政策有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 |
D.清政府依然拥有关税自主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