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题- (共1题)
1.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起点。”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容应对,采取了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试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措施及人物。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的代国歌。
(3)在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
(4)1950年为进行土地改革而颁布的文件。
(5)1954年9月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
(6)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的“党的好干部”。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的代国歌。
(3)在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
(4)1950年为进行土地改革而颁布的文件。
(5)1954年9月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
(6)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的“党的好干部”。
2.判断题- (共4题)
3.综合题- (共2题)
6.
材料一 至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了77.5%,……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5%,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材料二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三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在过渡时期中使社会主义成分一天一天增加。
——1953年周恩来在政协会议报告记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大规模经济建设”指的是什么?这一历史时期“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和平转变”的内容与方法分别是什么?并谈谈对这一时期“和平转变”的认识。
(4)结合材料,谈谈20世纪50年代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材料二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三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在过渡时期中使社会主义成分一天一天增加。
——1953年周恩来在政协会议报告记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大规模经济建设”指的是什么?这一历史时期“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和平转变”的内容与方法分别是什么?并谈谈对这一时期“和平转变”的认识。
(4)结合材料,谈谈20世纪50年代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7.
材料一 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
材料二 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之下进行的。……***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看,不同时期的产权制度都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否则将会导致生产经营方式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最终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李淑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设置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主要目的。并依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的重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角度,概括指出***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蓝图所做的有益探索。
(3)运用李淑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中最低点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之下进行的。……***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看,不同时期的产权制度都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否则将会导致生产经营方式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最终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李淑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设置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主要目的。并依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的重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角度,概括指出***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蓝图所做的有益探索。
(3)运用李淑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中最低点出现的原因。
4.选择题- (共24题)
9.
学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A.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行动 |
B.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 |
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 |
D.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
11.
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
12.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C.“大跃进”的掀起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13.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
D.“文化大革命”结束 |
14.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B.土地改革完成 |
C.“一五计划”完成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7.
“文化大革命”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阶段,常常被称为“十年浩劫”。这次给国家造成严重灾难的浩劫结束的标志是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
B.“四五运动”的爆发 |
C.***逝世 |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
18.
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时至今日,它已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被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是( )
A.五四精神 | B.长征精神 |
C.延安精神 | D.雷锋精神 |
19.
“1955年,……孙荣光入资参股,‘荣光’成为国营照相馆,并被一分为二。其中一间被孙荣光的儿子继承,经历过几次搬迁后,成了现今坐落于下街子的永川照相馆。”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包括
①孙荣光的照相馆被没收
②该照相馆走过“公私合营”的道路
③这是走合作化道路的典型表现
④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①孙荣光的照相馆被没收
②该照相馆走过“公私合营”的道路
③这是走合作化道路的典型表现
④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
抓住关键词是为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这三个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 B.土地改革 | C.三大改造 | D.大跃进 |
2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 人民的意志 B. 党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A. 人民的意志 B. 党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22.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正在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23.
1956年底,***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
25.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建国初期 | “人大””政协”“三大政选” |
探索时期 |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
文革时期 | |
改革开放时期 |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26.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实行股份制 |
B.廉价收购 |
C.赎买政策 |
D.无偿没收 |
28.
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29.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30.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A. 确立了***思想的指导地位
B.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 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 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A. 确立了***思想的指导地位
B.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 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 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1道)
判断题:(4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