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
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
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成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文化生态发生质变……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语,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打倒孔家店”是先进青年中最时兴的口号。
——《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差异。
(2)指出材料二中,汉代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
(3)简析材料三中,儒学成为文化革命对象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材料一 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成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文化生态发生质变……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语,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打倒孔家店”是先进青年中最时兴的口号。
——《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差异。
(2)指出材料二中,汉代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
(3)简析材料三中,儒学成为文化革命对象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2.单选题- (共12题)
3.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 D.士大夫醉生梦死 |
4.
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
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电磁感应理论一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
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 |
5.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
A.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
B.确定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针 |
C.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 |
6.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7.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
8.
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意 | B.花鸟画,浓墨重彩 |
C.人物画,形神俱备 | D.文人画,重视写意 |
10.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下面对作者观点解读正的是
A.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 |
B.认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毫不妥协 |
C.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
D.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 |
11.
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此,孙中山
A.反对学习欧美 |
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主张平均地权 |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
12.
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对这一方针理解错误的是
A.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
B.改革开放后迎来发展的春天 |
C.由于“左”倾错误未能长期实行 |
D.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实行 |
13.
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A.中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B.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新中国 |
C.“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D.中国具有很高的国际地位 |
14.
《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A.大卫——《马拉之死》 |
B.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
C.凡·高——《向日葵》 |
D.毕加索——《格尔尼卡》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