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请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及出发地点分别是什么?
(4)材料三中“金沙水排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诗分别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历史事件?(答出两个即可)
(5)材料三中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时间的什么事件?
(6)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请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及出发地点分别是什么?
(4)材料三中“金沙水排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诗分别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历史事件?(答出两个即可)
(5)材料三中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时间的什么事件?
(6)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节选《***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被调到其他地方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的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美国总统罗斯福
(1)材料一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始于何时?概括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各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例著名战役。
(3)根据材料一、二和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5)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对后人有何启示?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节选《***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被调到其他地方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的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美国总统罗斯福
(1)材料一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始于何时?概括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各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例著名战役。
(3)根据材料一、二和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5)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对后人有何启示?
2.选择题- (共28题)
4.
1927年,***在一首诗词里这样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 B.井冈山会师 | C.秋收起义 | D.广州起义 |
5.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日 |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
C.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
6.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1936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南昌起义的失败 | B.北伐战争的失败 |
C.长征路上的损失 | D.日本侵华的结果 |
9.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声势震动全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 |
B.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
C.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
D.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受到北伐战争的影响,得到很大发展 |
12.
前中共中央******曾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的创办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五四运动的爆发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的创办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五四运动的爆发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13.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 B.遵义会议 | C.中共二大 | D.八七会议 |
14.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 B.黄埔军校的创办 |
C.南昌起义的发动 | 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
17.
下列属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的是( )
①日本疯狂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③张、杨的伟大爱国情结
④张、杨不愿意再接受蒋介石的领导
①日本疯狂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③张、杨的伟大爱国情结
④张、杨不愿意再接受蒋介石的领导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8.
一位抗战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赵师长说,小日本借口丢了士兵,来找碴儿,被我们击退了,现在更艰苦的斗争还在等着我们。”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 B.南京大屠杀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22.
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载了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恩来的题词和诗针对的是哪一事件?
A.皖南事变 | B.西安事变 | C.七七事变 | D.九一八事变 |
24.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是
A.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
B.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
C.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
D.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
27.
“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地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必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有可能发生于何时?
A.1915年 |
B.1920年 |
C.1930年 |
D.1933年 |
29.
***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以下哪一次会议明确规定***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 | B.遵义会议 |
C.中共“七大” | D.中共“八大” |
30.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A.佟麟阁 |
B.赵登禹 |
C.李宗仁 |
D.彭德怀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