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54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0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请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及出发地点分别是什么?
(4)材料三中“金沙水排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诗分别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历史事件?(答出两个即可)
(5)材料三中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时间的什么事件?
(6)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节选《***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被调到其他地方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的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美国总统罗斯福
(1)材料一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始于何时?概括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各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例著名战役。
(3)根据材料一、二和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5)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对后人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28题)

3.
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年是( )
A.1912年B.1924年C.1925年D.1927年
4.
1927年,***在一首诗词里这样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5.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日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6.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1936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南昌起义的失败B.北伐战争的失败
C.长征路上的损失D.日本侵华的结果
7.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著名论断的人是
A.朱德B.周恩来C.贺龙D.***
8.
下列对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联俄、联共、依靠农工
B.联俄、反共、扶助农工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联俄、反共、依靠农工
9.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声势震动全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
B.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C.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D.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受到北伐战争的影响,得到很大发展
10.
叛变革命的国民党右派代表人物是
A.孙中山、张作霖B.蒋介石、张学良
C.汪精卫、蒋介石D.张作霖、汪精卫
11.
1928年,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是哪一政权?(   )
A.广州国民政府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北洋军阀政府
12.
前中共中央******曾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的创办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五四运动的爆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3.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二大D.八七会议
14.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南昌起义的发动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15.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创立
16.
揭开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7.
下列属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的是(   )
①日本疯狂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③张、杨的伟大爱国情结  
④张、杨不愿意再接受蒋介石的领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
一位抗战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赵师长说,小日本借口丢了士兵,来找碴儿,被我们击退了,现在更艰苦的斗争还在等着我们。”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9.
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始于
A.武汉会战B.七七事变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
20.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的标志是( )
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台儿庄战役
21.
在日本侵略者诱降下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国民党亲日派头子是
A.蒋介石B.张自忠C.汪精卫D.张学良
22.
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载了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恩来的题词和诗针对的是哪一事件?
A.皖南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
23.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是
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
C.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D.广大工人和农民
24.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是
A.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B.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C.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D.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5.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瑞金
B.北京
C.延安
D.西柏坡
26.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丢失以下城市先后顺序为
①北平
②武汉
③南京
④长沙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27.
“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地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必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有可能发生于何时?
A.1915年
B.1920年
C.1930年
D.1933年
28.
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
A.推翻南京国民政府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保卫华北,保卫北平
29.
***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以下哪一次会议明确规定***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30.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A.佟麟阁
B.赵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怀

3.填空题(共1题)

31.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一次事件之后(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南京大屠杀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