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54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1

1.综合题(共3题)

1.
近现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时期
内容(经营管理模式)
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
     
关注民生,但未落实
建国初期
②   
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③
制度,巩固了   ④    ,为国家的
  ⑤   准备了条件
三大改造时期

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⑦  
人民公社化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启示
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标志性事件及其对我国自身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采取一系列措施: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成功,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2年某农民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2)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3)下图反映了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实质是什么?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3.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准备条件的历史事件和编制的建设规划名称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选择题(共19题)

4.
2019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9周年,是值得我们纪念的重要历史事件。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将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5.
下图是1949—1952年中国粮食产量示意图,促使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6.
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在(    )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召开了政协会议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
7.
下图报纸中报道的文件没有规定( ) 
A.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D.选举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8.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在20世纪50年代人民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有(   )
①邱少云    
②焦裕禄   
③雷锋   
④黄继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
下面这幅图片,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这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改革中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D.这次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10.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C.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1.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语汇会是下列哪项(  )
A.土地、农民、新解放区B.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美帝国主义
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12.
(题文)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3.
2017年,某工厂举办一次厂庆座谈会,准备请一位经历过当年“公私合营”的工人做主讲人。下面几位工人师傅最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
A.赵师傅(45岁)B.刘师傅(56岁)
C.李师傅(60岁)D.张师傅(74岁)
14.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有( ) 
①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 ②民主与法治被肆意践踏 
③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④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5.
某中学七年级四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下列图片资料,哪项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6.
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确切地说是(    )
A.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B.对国家政权的改造
C.对生产力的改造D.对资产阶级的改造
17.
***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下列哪一项是他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 ( )
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8.
下图是“大跃进”期间的宣传画和报纸。它反映了当时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的 ( )
A.高指标B.瞎指挥
C.“共产”风D.浮夸风
19.
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抗日战争的破坏
21.
下图体现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22.
“一五”计划期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桥”修建在下图中的哪一处?
A.AB.BC.CD.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