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541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应曾国藩之请,1863年容闳到达安庆,针对曾国藩要办机器制枪厂的想法,容闳提出:“中国今日欲建设机器厂,必以先立普通基础为主,不宜专以供特别之应用.…以中国幅员如是之大,必须有多数各种之机器厂,乃克敷用.而欲立各种之机器厂,必先有一良好之总厂以为母厂,然后乃可发生多数子厂.既有多数子厂,乃复并而为一,通力合作.以中国原料之廉,人工之贱,将来自造之机器,必较购之欧美者价廉多矣.”
——摘编自容闳《西学东渐记》等
材料二清廷1908年秋公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君权”比“明治宪法”扩大,“民权”比其缩小,再加上“立宪”实际步骤一拖再拖,连以温和士绅为主的立宪派都指责清廷,开始号召“人民与之争者,宜与争实事,而不与争空文”,“逢清必反”的革命派的反应更不必说了.在这种士绅态度都渐趋激烈的背景下,容闺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1909年,他向联系密切的美国军事专家荷马?李和,金融巨头布斯提出“红龙计划”,为革命党提供武器支援,他还亲自邀请孙中山到达纽约与他们密谈,制定起义计划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以容闳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容闳办厂的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容闳从支持洋务转变为支持革命的原因.

2.单选题(共11题)

2.
近代史上,长江中游地区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导致自然经济破坏加剧开始于()
A.19世纪40、50年代B.19世纪60、70年代
C.19世纪80、90年代D.20世纪初
3.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4.
阅读下表,表格数据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丝织品出口数值表
A.列强侵略激化市场竞争
B.洋务运动推动经济发展
C.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D.丝织行业仍有竞争优势
5.
中国新兴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由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而来
B.由中西合资企业发展转化而来
C.对西方企业有很强的依赖性
D.缺乏独立的发展技术和道路
6.
从下面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
C.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比处于劣势
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7.
关于下列一组近代民族工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汉阳铁厂
③发昌机器厂
④大生纱厂
A.②的出现对①发展有促进作用
B.从产品与市场的关系看,①②和③④完全不同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④产生的原因
D.从产生途径看,③是手工工场转化而成的近代企业
8.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9.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C.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10.
下图曲线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图中B处所占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抵制洋货运动的蓬勃发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1.
1887年山东牛庄,土纱每包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售价57两,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说明自然经济有抵制经济侵略的作用
B.洋纱滞销退出后代之资本输出
C.属于外国廉价商品倾销行为
D.有加速自然经济瓦解的作用
12.
1935一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
年代

生铁

锰矿
1935年
256565
787061
36091747
31400
1936年
414315
809996
39902985
43400
1937年
556347
958683
37230469
79187
 
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