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白银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2)白银大量流入式的变革对当时的中国并未产生根本性影响,请结合材料二、三中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农业与商业的互动关系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具体依靠的是什么?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将会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白银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在17、18世纪的杭州,徽商云集,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孩儿巷、官巷口则俱是布行,清河坊则俱是药行,而铁犁、纺车无从寻觅。参茸、瓷器、龙井、丝绸、西洋奇物则更是无所不有。各行各业,主要买家俱为衙门,米市布行亦在其列。店主兴衰荣辱全依官府,苛捐杂税自不待言,飞来横祸亦未可知。——摘编自《杭州市志》
材料三 丁不分上下,一体出银,此丁之条鞭。地不分上下,一体出银,此地之条鞭。其名虽同,而其实不相盖也。敝邑所谓条鞭者,税粮不分廒口,总收起解,差役则除去三等九则之名,此照地偏派,丁不论贫富,每丁出银若干,地不论厚薄,每亩出银若干,上柜征收,如募应役,而里甲之银附焉。此敝邑条鞭之略也。——摘自《西园闻见录》卷23
材料四 俄罗斯总理普京1日(2011年8月)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尽管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这只是推迟了更加综合解决方案的采用。“14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普京同时表示,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一些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的外汇储备持有大量美国债券,将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普京透露说,一些专家认为,美国的兴趣在于据此宣布美元贬值,并为自己国家主导型出口行业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和解决国内问题。——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2)白银大量流入式的变革对当时的中国并未产生根本性影响,请结合材料二、三中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农业与商业的互动关系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具体依靠的是什么?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将会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有哪些?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选官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在革故鼎新时,并未废除科举制,但又打开其他的选官之门。这一时期选官的公开和开放,在中国古代史中,是极为罕见的,几乎到了人人都有资格当官的地步。主要途径有自举、告密、试官、贡试中废糊名制、殿试以及开武举等。她深知官员的冗滥必然导致腐败,造成致命的危害,因而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防范纠正。例如,她大力鼓励告密行为。这往好处说,就是充分发挥群众对官员的监督作用。凡举报犯有罪行过失的官员,一经查实,不管举报者以前是干什么的,一律授官。特别应强调的是,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武则天推行告密措施的效果。
材料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选官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在革故鼎新时,并未废除科举制,但又打开其他的选官之门。这一时期选官的公开和开放,在中国古代史中,是极为罕见的,几乎到了人人都有资格当官的地步。主要途径有自举、告密、试官、贡试中废糊名制、殿试以及开武举等。她深知官员的冗滥必然导致腐败,造成致命的危害,因而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防范纠正。例如,她大力鼓励告密行为。这往好处说,就是充分发挥群众对官员的监督作用。凡举报犯有罪行过失的官员,一经查实,不管举报者以前是干什么的,一律授官。特别应强调的是,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摘编自贾三强《武则天时代的廉政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的选官措施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武则天推行告密措施的效果。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布留赫尔,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内战和反抗外国武装干涉的英雄。1924年10月,应孙中山之邀,被政府选派来华,化名“加伦”。到达广州后,加伦成为孙中山及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的军事顾问团团长,广州中国革命政府总军事顾问,协助孙中山主持军务。他积极推动兴办黄埔军校,并帮助国民革命军进行整编,建立先进的党代表(政委)体制,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他立即组成军事委员,倡议组织立即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战争期间,加伦将军亲自参与制定了“先湖广,后江浙”的总战略,把主攻方向放在军阀吴佩孚身上。加伦虽贵为首席军事顾问,但他总是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他作战勇敢且有谋略,在北伐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希望加伦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加伦化装成外轮上的水手,秘密潜回苏联。加伦在回国首,曾参加中共的南昌起义准备会议。
叶剑英元帅在1957年访苏时,回忆起曾在布留赫尔指挥下参加训练的情景,挥笔写下诗篇:“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在那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始终铭记着“加伦将军”的名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加伦”将军。
材料 布留赫尔,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内战和反抗外国武装干涉的英雄。1924年10月,应孙中山之邀,被政府选派来华,化名“加伦”。到达广州后,加伦成为孙中山及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的军事顾问团团长,广州中国革命政府总军事顾问,协助孙中山主持军务。他积极推动兴办黄埔军校,并帮助国民革命军进行整编,建立先进的党代表(政委)体制,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他立即组成军事委员,倡议组织立即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战争期间,加伦将军亲自参与制定了“先湖广,后江浙”的总战略,把主攻方向放在军阀吴佩孚身上。加伦虽贵为首席军事顾问,但他总是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他作战勇敢且有谋略,在北伐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希望加伦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加伦化装成外轮上的水手,秘密潜回苏联。加伦在回国首,曾参加中共的南昌起义准备会议。
叶剑英元帅在1957年访苏时,回忆起曾在布留赫尔指挥下参加训练的情景,挥笔写下诗篇:“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在那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始终铭记着“加伦将军”的名字。
——摘编自朱岩《加伦将军:孙中山首席军事顾问的悲惨结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留赫尔来华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加伦”将军。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世纪里,成功与失败共存,幸福与痛苦相伴,荣耀与耻辱同在。可以这样说,20世纪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纪。有学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悖论之一:殖民主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悖论之二:水火相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悖论之三:科技进步——幸福与灾难的双刃剑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在20世纪里,成功与失败共存,幸福与痛苦相伴,荣耀与耻辱同在。可以这样说,20世纪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纪。有学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悖论之一:殖民主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悖论之二:水火相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悖论之三:科技进步——幸福与灾难的双刃剑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单选题- (共11题)
5.
我国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唐代才逐渐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材料中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原因最可能是
A.历代封建政府的不断强制 |
B.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 |
C.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 |
D.尽可能减少了对农时的影响 |
6.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7.
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内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对以下两幅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两幅图体现的贸易观没有本质的区别 |
B.“丝绸之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
C.世界殖民和贸易不利于世界市场发展 |
D.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是贸易 |
8.
1500年前后,欧亚大陆区域间的奢侈品贩运,被来自海洋的必需品的大规模贸易所替代。欧洲的商业城市、贸易中心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对这一转变下列排序准确的是


A.威尼斯――里斯本一安特卫普――巴黎 |
B.威尼斯――塞维尔――阿姆斯特丹――伦敦 |
C.热那亚――安特卫普――里斯本――伦敦 |
D.热那亚――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 |
9.
在历史上,英国曾是拥有最大的殖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却说:“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这深刻反映了
A.当时的英国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 |
B.不同时期的英国面临的发展需要不同 |
C.自由贸易的发展改变殖民掠夺的方式 |
D.北美独立导致英国殖民大国地位丧失 |
10.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
B.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
C.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
D.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
11.
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
| 1926.12 | 1930.11 | 1932.5 | 1934.6 | |
《申报》 |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 30 | 29 | 43 | 17 |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 27 | 21.8 | 53.8 | 22.4 | |
《商务日报》 |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 15 | 15 | 17 | 20 |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 41.7 | 46.8 | 41.5 | 38.5 |
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
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 |
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
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 |
12.
晚清时期在工商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已远不是“三百六十行”所可形容。晚清民初中国的职业分化现象,其初兴虽近乎西方,然本土的市场、知识及制度因素却使不同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材料说明
A.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
B.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结构出现了严重分化 |
C.自由职业群体的兴起大大推动政治变革 |
D.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分工更趋于细化 |
13.
下图是1912年—1936年全国水田价格变动趋势图,据图可知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B.农村资本流动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较大 |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时期经济衰退 |
D.当时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 |
14.
曲线图是描绘经济发展走向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下图是1952—2002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图,下图是1985—1991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图。综合这两幅图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


A.国民人均收入与物价指数都较稳定 |
B.1984年城市改革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
C.市场经济出现导致物价变化剧烈 |
D.物价变动有助于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