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525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9世纪中期以来,近代化(现代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它在各地区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中外关联”的角度提取这一阶段中西方近代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
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

——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因此,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

——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以及保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

2.单选题(共10题)

3.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变化
C.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衰落
D.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
“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等。”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泰勒制”,这种体制
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
B.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
C.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有利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5.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是指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6.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据此可知
A.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
B.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
C.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
D.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
7.
“劳动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从户外转向室内,从家庭小作坊转向工厂和矿场,从相对健康的环境转向不那么健康的环境,……”这说明
A.家庭手工业已经不复存在
B.工业经济完全取代了农业经济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生产领域开始出现革命性变化
8.
下列表格为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据此可知19世纪末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国家
增加的土地(万平方英里)
增加的人口(万人)
英国
425
6600
法国
350
2600
德国
100
1300
俄国
50
650
比利时
90
850
 
A.整体世界的形成
B.殖民扩张的需要
C.工业文明的发展
D.原始资本的积累
9.
1860年,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与英国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这表明
A. 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B. 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C.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D. 欧洲实现自由贸易
10.
前工业化时代,英国儿童常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工业革命早期,“工厂儿童”俨然成为儿童的代名词;19世纪80年代,学校被认为是儿童“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视作“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这一变化
A.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催生了英国近代教育事业
C.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诞生
D.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11.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的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所以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他的发明。凯伊在纺织工人们的唾骂声中逃往法国,最后穷困潦倒,客死他乡。凯伊落得如此结局的原因是
A.工人们已习惯用手摇纺织机织布
B.凯伊的创新发明在英国受阻
C.纺织厂主与工人在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D.凯伊的创新发明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
12.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