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521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却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

——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球化》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后果。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世界经济特征,分析19世纪末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2.单选题(共11题)

4.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5.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
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
D.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6.
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这说明
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
B.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
C.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
D.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
7.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B.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D.海禁政策松动海外贸易发达
8.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从实质上反映清政府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限制外国人人身自由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尽力避免海难的发生
9.
罗代尔在《15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的(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10.
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列强殖民扩张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自由贸易盛行1820﹣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
11.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D.使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12.
1958年8月,***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农林牧副渔,农业合作社原来就有。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的是
A.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B.促进所有制进一步变革
C.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工业化D.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13.
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
D.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14.
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B.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