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51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津,因水而兴的城市。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就成为漕运的重要枢纽。南方大量的粮食经天津运往北京,形成“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以利京师”的格局。天津的估衣街等街巷都因毗邻河畔而繁华,有些街道名称的由来就是因这运河舶来的商品在这里销售而形成的。由于交通便利,很多外地商人来津经商,运河两岸各类货栈、钱庄、会馆鳞次栉比,脚行、镖局等也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近代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当时天津的棉麻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天津还成为早期工业和教育的兴盛之地,拥有被称为华北机器铸铁工业摇篮的三条石和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
——《天津是运河载来的城市》
材料二:“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
——《中国和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
材料三:至近代,漕运业逐渐显得落后而多余。至l901年.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随后运河两岸的扬州等城镇不同程度地衰落了。
——摘编自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
(1)依据材料一,归纳天津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2)材料二中的“那次敌对”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它的陷落”为什么会加速和平谈判的进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停止漕运的原因
(4)今天,继续维护和修缮大运河是否还有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2.论述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阶段
时间
特征
钱币萌芽
商朝晚期到春秋初期
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铜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纪地钱币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
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铢两钱币
秦统一到唐中期
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年号钱币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
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提取材料中关于钱币的任意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单选题(共11题)

3.
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
A.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
C.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4.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5.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A.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B.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
C.南方地区得到开发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6.
司马迁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材料反映出
A.《史记》开创了经济史叙事的先例B.司马迁肯定了逐利行为道义上的正当性
C.司马迁肯定重农抑商政策的合理性D.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环境逐渐恶化
7.
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 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 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 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 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8.
历史上称之为“地理大发现”的是
A.郑和下西洋B.非洲的瓜分过程
C.三角贸易的兴起D.新航路的开辟
9.
1851年,英国1800万人口中,城市人口占52%。这一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伦敦人口达230万。这反映出
A.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英国的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缓慢
C.英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D.英国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
10.
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当成用于种茶的山地),置耕织为缓图。”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 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C. 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D. 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
11.
买办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替外国商人服务的中间人或经理人,与各级政府和外洋势力有着密切联系。1869年天津英国领事的报告中提到“发展贸易,除了自然的与政治的阻力外,买办是仅次于二者的最大阻力。”该报告表明
A.买办制度给外商带来巨大利益B.原有买办制度己不适应外商需要
C.买办逐渐脱离了与外商的联系D.外商与买办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
12.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1956年4月)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任务是
A.建立健全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B.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C.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3.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因为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
C.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D.开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