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对外通商口岸可分为“约开口岸”和“自开口岸”两大类。“约开口岸”是中国政府根据与外国签订的条约被动开放的,共计74处;“自开口岸”是中国政府主动开放的,共计31处。
材料二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西方国家要求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的特权?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开辟的通商口岸有何差异。
材料一中国近代对外通商口岸可分为“约开口岸”和“自开口岸”两大类。“约开口岸”是中国政府根据与外国签订的条约被动开放的,共计74处;“自开口岸”是中国政府主动开放的,共计31处。
材料二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西方国家要求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的特权?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开辟的通商口岸有何差异。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于1839年3月10日抵粤,次日即在公馆门上公布《关防告示》(以下简称《告示》)。《告示》文简意赅,令人深思,公布公馆办事“不准擅离左右”和“不得妄行传禀”“不收地方供应”“不必预派伺候”等“八不”规定。英国鸦片巨贩查顿闻讯提前避离广州回国,与鸦片商贩勾通的洋行商人惶惶不安,包庇鸦片走私的受贿官员惊恐万状,鸦片吸食者则私探禁烟新例罪名轻重。林则徐第一时间发表《告示》,表明禁毒决心,用纪律管控公馆人员,使那些幻想走歪门邪道的人无机可乘。由此可见林则徐严禁鸦片毒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廉洁奉公品德,他不仅严格约束自己,而且做出具体规定,管住身边的人,也管好家人。这种廉洁自律品格,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至今也还值得点赞。
——摘编自陈铮等主编《林则徐全集》
(1)根据材料,指出林则徐《关防告示》产生了哪些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林则徐广东禁烟的认识。
材料 林则徐于1839年3月10日抵粤,次日即在公馆门上公布《关防告示》(以下简称《告示》)。《告示》文简意赅,令人深思,公布公馆办事“不准擅离左右”和“不得妄行传禀”“不收地方供应”“不必预派伺候”等“八不”规定。英国鸦片巨贩查顿闻讯提前避离广州回国,与鸦片商贩勾通的洋行商人惶惶不安,包庇鸦片走私的受贿官员惊恐万状,鸦片吸食者则私探禁烟新例罪名轻重。林则徐第一时间发表《告示》,表明禁毒决心,用纪律管控公馆人员,使那些幻想走歪门邪道的人无机可乘。由此可见林则徐严禁鸦片毒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廉洁奉公品德,他不仅严格约束自己,而且做出具体规定,管住身边的人,也管好家人。这种廉洁自律品格,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至今也还值得点赞。
——摘编自陈铮等主编《林则徐全集》
(1)根据材料,指出林则徐《关防告示》产生了哪些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林则徐广东禁烟的认识。
3.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为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堂吉诃德了。”
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1)概括材料一中“反对派”反对政府政策的理由?
(2)据材料二,总结莫克·维卡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的真实含义。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堂吉诃德了。”
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1)概括材料一中“反对派”反对政府政策的理由?
(2)据材料二,总结莫克·维卡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的真实含义。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4.
—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熙,准其前往.故请顿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
(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熙,准其前往.故请顿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
(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
2.单选题- (共10题)
5.
下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此表主要反映
A.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 英法综合实力强大
C. 清军顽强抵抗 D. 清朝军队装备陈旧
战役 | 时间 | 英 | 法 | 英法联军 | 中国军队 |
第一次广州战役 | 1856.10 | 439 | | | 15000 |
虎门之战 | 1856.11 | 1380 | | | 1700 |
第一次大沽战 | 1858.5 | 660 | 518 | 1178 | 10000 |
八里桥之战 | 1860.9 | 3500 | 1500 | 5000 | 34000 |
A.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 英法综合实力强大
C. 清军顽强抵抗 D. 清朝军队装备陈旧
6.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
B.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
9.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C. 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
D. 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A.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C. 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
D. 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10.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提到:“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这段材料揭示了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
B.鸦片战争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日减 |
C.近代中国最重要历史使命是近代化 |
D.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11.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写道:“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上是北京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作者这一观点
A.错误,未认识中国制度的落后性 |
B.正确,说明了战争实质. |
C.错误,立足于英国角度思考战争 |
D.正确,阐述了战争原因 |
12.
一组同学讨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以下是他们列出的四个观点。二者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是
A.以武力为主要手段 | B.从对我国东南沿海进攻开始 |
C.威胁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带 | D.强迫中国开放市场 |
13.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反映出( )
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 |
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 |
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D.清王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