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 第7-8单元检测题1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493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0

1.综合题(共3题)

1.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材料二: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三:《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1)材料一中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此事”指废科举,此事发生于哪一年?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时间
标志
战线
影响
原因
第一次合
 
 
 
 
 
 

北伐战
 
 
 
 
 

1924~
 
 
 
 
 
1927
1924.1 国民党 “一
 
 
 
 
 
大”的召开
革命统一
 
 
 
 
 
战线
国共合作后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共同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帝反封)
 
 
 
 
第一次分
 
 
 
 
 
 

土地革
 
 
 
 
 

1927~
 
 
 
 
 
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
蒋介石等叛变。共产党建立根据地,武装反抗国民党
 
 
第二次合
 
 
 
 
 
 

抗日
 
 
 
 
 
战争
1937~
 
 
 
 
 
1945
 
抗日统一战
 
 
 
 
线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二次分
 
 
 
 
 
 

解放战
 
 
 
 
 

1946~
 
 
 
 
 
1949
1946.6 撕毁“双十
 
 
 
 
 
协定”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蒋介石实行独裁,发动内战
 
 
 
 
【团结合作】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说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
【争端再起】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面向未来】
(5)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作何努力。
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增加了各种苛捐杂税;许多地方官吏还把近代民族工业作为敲诈的对象。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特设实业部,并令各省设实业公司,以发展农、工、商、矿各业,作为“裕国裕民之计”。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矿企业,一经申请,无不批准立案。遇有侵夺工商私产、破坏营业者,即令有关部门查清妥为解决。
材料三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材料四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列统计表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3)阅读材料三,材料中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何种态势?
(4)阅读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角度谈谈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2.选择题(共16题)

4.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这次会议是遵照哪一文件精神召开的(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D.《中国土地法大纲》
5.
1947年,华东野战军通过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哪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A.中原解放区B.陕北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
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主要矛盾B.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7.
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是(  )
A.刘伯承、邓小平B.谭震林、贺龙
C.林彪、罗荣桓D.陈毅、粟裕
8.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时间和事件是(  )
A.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B.1949年4月百万雄师渡江
C.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成立D.1949年初北平解放
9.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淮海战役
B.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
C.人民群众推小车参加了淮海战役
D.国民党害怕人民群众的小车
10.
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 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节节胜利
C. 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
D. ***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1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激发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民族战歌,便会联想到当时年仅22岁的作曲者(  )
A.聂耳B.冼星海
C.徐悲鸿D.侯德榜
12.下列铁制品在使用和保存时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
13.
“时间:1948年9-11月;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这是小明同学对某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解放华北全境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4.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blank#}1{#/blank#}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blank#}2{#/blank#}.
15.
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了1300多年,它最终废止的朝代是(  )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16.
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A.《民报》B.《国闻报》
C.《申报》D.《时务报》
17.
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18.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

A.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C. 三大战役 D. 解放全中国
19.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是在(  )
A.辛亥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D.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