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490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漫画以幽默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谢缵泰这幅漫画最早曾刊于1898年7月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上,后托好友带到日本、印成彩图,然后交给上海别发洋行发行。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依据材料,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幅漫画有何历史作用?
(2)这幅宣传画创作于1912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结合所学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3)请为下图撰写说明(包括时间、地点、寓意等)。

上海《救亡漫画》创刊号(1937年)
2.
中国政治制度由古至今伴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官僚系统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公文的传递沟通各部门信息,使政令上传下达。诸如上计(各地定期汇报情况)、司法审批、一般行政事务、军奏情报、监察等,无一不需要借助文牍来实现。皇帝(秦始皇)实际上也是凭借文牍来掌握政局。
——《中国政治制度导论》
(1)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始皇“凭借文牍来掌握政局”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1919年5月的中国新闻摘编:
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透露:“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即山东青岛)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5月2日,《晨报》在头条位置登载林长民的文章:“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2)材料中的“胶州亡矣,山东亡矣”指的是什么?由它引发的近代中国重大事件结果如何?
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
(3)上文中“代表”参加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单选题(共10题)

3.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是
A.领事裁判权
B.割占香港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协定关税
4.
下图所示的青铜猪首,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饰物,但在近代被西方列强劫掠,劫掠者是
A.英法联军
B.日俄列强
C.德美列强
D.八国联军
5.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土地分”。这首流传于19世纪中期的民谣反映的相关史实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土地改革运动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
“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作者曹润堂)这首写于1895年的诗歌反映了哪一场战争的情况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允许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并可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歌颂
A.秋收起义
B.二万五千里长征
C.开辟敌后战场
D.千里跃进大别山
9.
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人民军队的诞生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0.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
A.发动大规模会战
B.进行积极抗战
C.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D.坚持游击战争
11.
下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是哪一政治理论的实践成果
A.人民民主专政
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12.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D.中日邦交正常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