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九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484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引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引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政府对美国、日本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条件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2.单选题(共17题)

2.
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割占香港岛
C.协定关税
D.获得领事裁判权
3.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4.
南京的文阁殿有“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的门联。其中的“顽妖”主要指
A.外国资本家B.清朝统治者
C.民族资本家D.西方传教士
5.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6.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7.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副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想持续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B.①④
C.② ③D.③④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
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9.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10.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中英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
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13.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 (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 (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 (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 (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数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如图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①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16.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过,“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别人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中国不打美国牌,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从中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
B.反对美苏霸权,实行改革开放
C.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真正的不结盟
D.坚持独立自主,妥善处理大国关系
17.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18.
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3.选择题(共5题)

19.

西安事变发生后,邓小平受中共委派到西安调停,他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出巨大贡献。

错误:{#blank#}1{#/blank#}

改正:{#blank#}2{#/blank#}

20.

西安事变发生后,邓小平受中共委派到西安调停,他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出巨大贡献。

错误:{#blank#}1{#/blank#}

改正:{#blank#}2{#/blank#}

21.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质量比是{#blank#}1{#/blank#};等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是{#blank#}2{#/blank#};等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中所含氢原子个数之比是{#blank#}3{#/blank#};若两者所含氢原子个数相同,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blank#}4{#/blank#}.
22.

若椭圆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12,则双曲线x2a2-y2b2=1的渐近线方程为(  )

23.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特色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红卫兵的出现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