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474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经济”是指运用现代科技于生产活动的经济社会,在现代经济展开以前的经济称为“传统经济”。
中国之采用现代科技从事生产活动,始自19世纪中叶之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及与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诚属不幸;但就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较多的口岸与外国贸易也使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借此与西方接触的增加,也使西方的现代科技得以传入,而用之于中国工矿交通各方面的发展。清末70年的经济也因而得以较快速地转型。尽管此一时期的一切活动距“现代经济”的目标仍然甚远,但毕竟跨出了一步。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改革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

3.单选题(共14题)

3.
《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作为清政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这说明清政府
A.重视外交谈判中的博弈
B.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看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D.没有意识到关税主权的丧失
4.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闵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说明
A.明朝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又回到北方
C.明朝区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D.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
5.
《诗经·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除草)或耔(培土),黍稷薿薿(茂盛)”这反映出西周时期农业生产
A.金属农具已经普遍推广
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
C.田间管理成为重要环节
D.农耕动力革命已经完成
6.
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平民)制度,户籍标明姓名、年龄、籍贯、爵级、肤色、身高、家口、财产等项目其中入户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民。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保证政府税收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加农民负担
7.
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C.城市格局的演变
D.商品经济的发展
8.
白寿彝先生说:“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
A.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B.技术工艺不断创新
C.技术传承封闭保守
D.技术交流范围广泛
9.
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这种现象的直接影响是
A.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
B.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欧洲商路中心发生变化
D.世界各地区联成一个整体
10.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9世纪英国伦敦)这个城市呈现鲜明的分裂特征。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这突出反映了工业革命
A.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
11.
1904年,一个金融专家写道:“这两个巨大集团(摩根和洛克菲勒)共同构成美国企业和商业的心脏,其它的则都是通过很多渠道渗入我们全国生活的动脉,使每个家庭和村庄都感到了它们的影响。”这反映出垄断组织
A.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巨大
C.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D.对外侵略扩张步伐加快
12.
以下为某著作的目录截图

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国民政府的主要对策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实行币制改革
C.开展提倡国货行动
D.维持银本位制
13.
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B. 工业布局因工业内迁而改变
C. 工业结构随战争而调整
D. 官僚资本逐步侵蚀民族工业
14.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年代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上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
B.“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
C.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15.
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创利润4.1亿元,交国家2.862亿元后,企业留利净增9400万元,比改革前的1978年全额利润还高5%。这一成就的背景是我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普遍认识
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
D.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
16.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2300万下降到了1500万。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
A.经济结构正在转型B.失业人口大幅增加
C.农业经济明显衰退D.经济体制缺乏活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