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重庆一中九年级下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47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4/5/5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劳动生产效率得到迅猛提高,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文明得以急速进步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封建制度的明显例证,也是资本主义制度最后战胜封建制度的雄厚物质基础。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身的重大变化就是以电力代替了蒸汽力,使工业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进,工业赖以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大、持久和稳定。由于电力的使用,与之相适应的电器和生产机械、运输工具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应用虽然不是电力应用的直接结果,但它是以电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伸与扩展。因为,电力的使用不但在加工技术上为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条件,而且由于物资运输量的急剧增加,也对发明更加快捷有效的交通工具提出了迫切的客观需求。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材料三:然而到了19世纪,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及人。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第二,西洋已于18世纪中年起开始用机械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二总结电力的应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什么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要实现近代化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历史中开始用机械生产创办近代企业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3)材料三中划线部分指的是材料一、二中的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标志是什么?(2分)
2.
人类文明交往生生不息,从地域性的交往走向全球性的交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展现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请回答:
(1)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世界近代史上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状态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列举其中一个人物以及他做出的重要贡献。(3分)
(2)《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其中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列举该运动中,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传播的措施。(2分)
(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请根据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精诚合作的事实举一例加以说明。(1分)
(4)促进文明的交流,尊重文明的多元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由此,我们对不同文明的共存发展应该持有何种心态?(1分)
3.
社会的巨变总是伴随着思想的更新。请回答:
(1)17—18世纪,欧美社会发生巨变进行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怎样的政治成果?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2)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早期,“皇帝倒了”;第二次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三次使得“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其中,由谁领导的哪一事件致使中国“皇帝倒了”?这一事件的发生带来了新思潮,在强大的新思潮的攻击下袁世凯、张勋等人复辟帝制的企图失败了。“新思潮”是指什么?(3分)
(3)综合本题,说说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1分)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的出现只有230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独创性的发展道路。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成为拥有50个州、3亿多人口的名副其实的大国。
——《大国崛起》
材料二: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我们与世界的“对话”。……其状况,让人想起《千万次地问》这首歌。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制度、主张,寻找自强和现代化的道路,这叫“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但是,西方国家却并没有等量地引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和价值观。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这叫“可是你却并不在意”。结果是,我们的生活“半盘西化”。穿西装,用电脑,打手机,过情人节、圣诞节,送巧克力、玫瑰花,喝人头马,学数理化,看的是《阿凡提》,逛的是东南亚,没有谁再之乎者也,长袍马褂。这叫“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然而世界并没有因此变得像中国,也没有因为中国而产生文化上的巨变或质变。这叫“可是你却依然是你”。
——易中天《“文化入世”与“文化航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演绎的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2分)
(2)根据前两则材料归纳总结,美国与日本的大国兴起历程中的相同点。请用二战中相关史实说明日本“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2分)
(3)材料三中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存在怎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前两则材料叙述的美、日两国兴起的历程中借鉴哪些经验?(2分)

2.选择题(共18题)

5.若方程(m﹣1) xm2+1 ﹣(m+1)x﹣2=0是一元二次方程,m的值为(   )
6.
重钢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钢铁企业,前身是汉阳铁厂。汉阳铁厂诞生于清开启近代化的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7.某产品生产车间有工人10名.已知每名工人每天可生产甲种产品12个或乙种产品10个,且每生产一个甲种产品可获得利润100元,每生产一个乙种产品可获得利润180元.在这10名工人中,车间每天安排x名工人生产甲种产品,其余工人生产乙种产品.
8.某产品生产车间有工人10名.已知每名工人每天可生产甲种产品12个或乙种产品10个,且每生产一个甲种产品可获得利润100元,每生产一个乙种产品可获得利润180元.在这10名工人中,车间每天安排x名工人生产甲种产品,其余工人生产乙种产品.
9.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绘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变法内容的实施情况:
A.广开言路B.开办新式学堂
C.提倡办实业D.裁撤冗员
10.两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OB和COD按图1所示放置,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处,AB=25,CD=17.保持纸片AOB不动,将纸片COD绕点O逆时针旋转α(0°<α<90°)角度,如图2所示.

11.
1912年被确定为民国元年。下图杂志《革命》发行时间(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 按公元纪年应换算为 ( )
A.1924年B.1925年C.1926年D.1927年
12.在Rt△ABC中,∠C=90°,若tanA= 512 ,则sinA=(   )
13.
表格式归纳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图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填写( )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14.
确定学习主题、归纳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以下四个人物中不能归入“反抗压迫 寻找自由”一类的代表人物是:
A.哥伦布B.美国国父C.“拉丁美洲解放者”D.章西女王
15.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多才多艺,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著名的绘画代表作品是:
 
A.《圣母像》B.《蒙娜丽莎》C.《神曲》D.《西斯廷圣母》
16.The head teacher with his students________that park if it________tomorrow.
17.小作文(简单自我介绍:包括姓名name,性格outgoing开朗的,兴趣love like)不少于五句话。
18.
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勒布朗·詹姆斯等NBA巨星都是黑人,他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大陆。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
A.新航路开辟B.美国南北战争
C.三角贸易D.废除农奴制改革
19.
下面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其中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的发明
B.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美国南北战争——美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攻克柏林战役——德国法西斯的投降
20.—The winner of the race is a tall and thin boy with glasses.
—Then it________be my friend, Mike, who looks like very fat.
21.
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最大贡献是:
A.赢得了国家独立B.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C.维护了国家统一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22.
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日本偷袭珍珠港   
③波茨坦会议 ④卢沟桥事变 
A.①③④②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