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主要贸易港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而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宋代的贸易范围又远远超过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两宋时期,进出口商品的种类都有了很大增长。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数是制成品。
——摘编自杨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宋代商人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政府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三 清朝初年,为了对付郑成功,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沿海居民内迁,“寸板不许下海”。台湾统一后,清政府部分开放海禁,但从康熙五十六年(1717)开始,再度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人来华,不许中国人前往贸易。从此,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正式开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商人在中外交往中发挥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分析清代“闭关自守”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唐代的主要贸易港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而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宋代的贸易范围又远远超过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两宋时期,进出口商品的种类都有了很大增长。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数是制成品。
——摘编自杨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宋代商人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政府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三 清朝初年,为了对付郑成功,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沿海居民内迁,“寸板不许下海”。台湾统一后,清政府部分开放海禁,但从康熙五十六年(1717)开始,再度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人来华,不许中国人前往贸易。从此,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正式开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商人在中外交往中发挥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分析清代“闭关自守”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以后,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核的各国商船增多。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材料二 招商局创造的中国“第一”
材料三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12月26日与英姿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1912年民国元年2月1日招商局临时股东大会议决,同意将局产押借给孙中山临时政府作结款用;1937年招商局以“新铭”等7轮在江阴、上海、南京等地多次沉船抵御日寇沿江进犯……招商局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缩影”,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轮船招商局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指出招商局发展进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 1861年以后,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核的各国商船增多。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材料二 招商局创造的中国“第一”
1872年 | 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中国上传第一次行驶南洋航线 |
1876年 | 中国第一家船舶保险公司—仁和保险公司 |
1878年 | 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煤矿企业—开平矿务局 |
1879年 | 中国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
1881年 | 中国第一条专线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
1890年 | 中国近代第一家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 |
1897年 | 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
材料三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12月26日与英姿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1912年民国元年2月1日招商局临时股东大会议决,同意将局产押借给孙中山临时政府作结款用;1937年招商局以“新铭”等7轮在江阴、上海、南京等地多次沉船抵御日寇沿江进犯……招商局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缩影”,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轮船招商局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指出招商局发展进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现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表41980-1998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摘自纳兰容若《中国历年粮食总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一览(1949~2014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0~1998年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分析,说明政府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现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表41980-1998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 | 1980年 | 1983年 | 1986年 | 1989年 | 1992年 | 1995年 | 1998年 |
粮食总产量 | 32056 | 38728 | 39151 | 40755 | 44266 | 46662 | 57230 |
——摘自纳兰容若《中国历年粮食总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一览(1949~2014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0~1998年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分析,说明政府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2.单选题- (共15题)
5.
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
A.重农抑商的思想 |
B.精耕细作的特点 |
C.自给自足的形态 |
D.靠天吃饭的观念 |
6.
鲁班复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工具的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政府政策的支持 |
C.冶金技术的进步 | D.“百家争鸣”的出现 |
7.
从汉代开始,历代政府明令禁止官员经商、与民争利。明朝中期却出现了上至皇族、下至小吏大范围经商的现象。这反映了明朝
A.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 B.政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C.商业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 D.官员腐败问题比较普遍 |
8.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判断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9.
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
A.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 B.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 |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 D.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 |
10.
19世纪中期开始,殖民地、亚非拉美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茶叶、香料。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 B.国际贸易增速放缓 |
C.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 D.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
11.
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20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得益于
A.化学工业的发展 | B.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C.内燃机的创制 | D.炼钢技术的改进 |
13.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这“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革命的影响 |
B.工业革命的开展 |
C.世界市场的形成 |
D.亚洲人口的膨胀 |
14.
“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英国
A.打败“无敌舰队” |
B.颁布《航海条例》 |
C.成立东印度公司 |
D.发动七年战争 |
15.
表1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 B.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16.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茶、丝出口的迅速增长说明当时
A.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 B.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
C.小农经济形式逐渐强化 | D.开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17.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大众传媒的变迁 |
C.思想领域的变化 |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18.
2017年,“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我国
A.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有限 |
C.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
D.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影响力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