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部部法律文献搭建起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阶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和主要目的。请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变化?请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和主要目的。请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变化?请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
2.简答题- (共1题)
2.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列强侵略,救亡图存,努力争取中华民族的复兴。
随着国民革命时期反帝运动不断趋于高涨,列强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固守条约特权的立场。南京国民政府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积极开展改订新约的“修约外交”。1928年7月,中美两国代表经秘密谈判之后,宣布废除中美间的片面协定关税制度。其他国家也陆续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意、德法西斯三国宣战,并宣布废止与三国的一切条约。同时还促使美英等国放弃治外法权。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台湾。这是殖民时代强权政治的产物。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收回自己的固有领土,符合人类正义原则,也是有国际法依据的。1943年12月1日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上述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决定了战后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的事实。
——摘编自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台湾是如何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决定台湾最终归还中国的各方面因素。
随着国民革命时期反帝运动不断趋于高涨,列强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固守条约特权的立场。南京国民政府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积极开展改订新约的“修约外交”。1928年7月,中美两国代表经秘密谈判之后,宣布废除中美间的片面协定关税制度。其他国家也陆续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意、德法西斯三国宣战,并宣布废止与三国的一切条约。同时还促使美英等国放弃治外法权。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 所废除的不平等条款 | 废除的原因 |
1928年 | | |
1942年 | 领事裁判权(或“治外法权”) |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台湾。这是殖民时代强权政治的产物。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收回自己的固有领土,符合人类正义原则,也是有国际法依据的。1943年12月1日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上述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决定了战后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的事实。
——摘编自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台湾是如何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决定台湾最终归还中国的各方面因素。
3.单选题- (共17题)
3.
1905年有人在演讲中说:“若单说立宪,此时全国的大权都落在人家手里,我们要立宪,也是要从人家手里夺来。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共和国呢?”这位演讲者是
A.康有为 |
B.谭嗣同 |
C.孙中山 |
D.胡适 |
4.
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这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有误的是
A.革命任务上具有一致性 |
B.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C.革命前途上具有共同性 |
D.后者更适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
7.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
8.
马克思在论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马克思观点的是
A.明确否定了英国报纸对中国的歪曲 | B.认定中国进行的人民战争的正义性 |
C.认为中国不应做无谓的抵抗和牺牲 | D.文明程度影响起义民族的抗争手段 |
9.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按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 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
10.
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有学者说: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12.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13.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得知此战役名称是
A.平型关战役 | B.淞沪会战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14.
抗战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结果如下:
这说明当时
意向 | 不可避免 | 可获得政治解决 | 应该绝对避免 | 可获得速战速胜 | 无回答 |
人数 | 170 | 110 | 423 | 244 | 20 |
这说明当时
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 |
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
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 |
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 |
15.
“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B. 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
C. 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 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B. 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
C. 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 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16.
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
1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洋务派 ③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洋务派 ③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8.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
4.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