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年那一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假和平骗局。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
材料二 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120万人发展到400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的运输大队长,我们的战士有很大一部分是俘虏过来的,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
材料三 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这是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那样,由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历史经验证明,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失败。
——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
(1)陈嘉庚为什么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
(2)周恩来为什么说“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
(3)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接受改编和渡江”?
(4)北平和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
材料一 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年那一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假和平骗局。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
材料二 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120万人发展到400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的运输大队长,我们的战士有很大一部分是俘虏过来的,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
材料三 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这是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那样,由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历史经验证明,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失败。
——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
(1)陈嘉庚为什么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
(2)周恩来为什么说“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
(3)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接受改编和渡江”?
(4)北平和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
2.单选题- (共11题)
2.
在电影《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唐国强饰演的***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 |
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 |
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 |
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 |
3.
1945年8月底,***等飞赴重庆,国共两党经过艰苦谈判,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国内和平有了根本保证 |
B.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 |
C.协定内容没有得到贯彻 |
D.即《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 |
5.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8月底到达大别山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举动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③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③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7.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段是
A.《南京条约》签订 |
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
C.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 |
D.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8.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 |
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 |
D.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
9.
抗战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结果如下:
这说明当时
意向 | 不可避免 | 可获得政治解决 | 应该绝对避免 | 可获得速战速胜 | 无回答 |
人数 | 170 | 110 | 423 | 244 | 20 |
这说明当时
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 |
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
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 |
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 |
10.
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 |
B.主力决战 |
C.解放南京 |
D.会师会宁 |
11.
1945年10月8日,***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
12.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 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 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A. 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 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3.选择题- (共2题)
13.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箭头表示的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
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
D.百万雄师过大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