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 第7-8单元检测题2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459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0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展开开辟道路。
材料三  1894年农历甲午年,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颐和园条条垂柳秃枝在寒风中颤抖,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骞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提出的口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胡适等资产阶级代表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兴办的实业名称,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怎样的价值追求?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何在?
2.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富国强国道路并为之奋斗的历史。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结果是什么?
(3)材料三“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3.
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请结合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上述两个“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如何?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判断题(共3题)

4.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占领重庆,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
5.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
6.
中华书局、新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开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

3.选择题(共10题)

7.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
A.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B.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C.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8.
(题文)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新世纪的曙光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9.
下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其直接结果是(  )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0.
《***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D.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1.
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   )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
转战陕北―→千里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12.
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会毁于战火,但它们最终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这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
13.
“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幅照片应拍摄于(  )
A.开遵义会议时B.红军到达陕北时
C.去重庆谈判时D.政协会议召开时
14.
***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解放军发动战略大决战
15.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之时,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气公司附近的道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B.煤气灯使用率普遍不高
C.人们对新技术认识不足D.上海租界管理戒备森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