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不少于5个)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分别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哪一步?日军的侵略政策破灭于哪一年?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不少于5个)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分别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哪一步?日军的侵略政策破灭于哪一年?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4题)
2.
下图为“二战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数据示意图”。它反映了


A.抗战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
B.国际力量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
C.抗日战争结束了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 |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
5.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
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
6.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歌曲《松花江上》反映的史实是()
A.华中沦陷 | B.华北沦陷 | C.东北沦陷 | D.华南沦陷 |
7.
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象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中提到的中国的“胜利”主要归功于
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
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
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 |
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
8.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这说明
A.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
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
C.国共合作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
D.国民党全面抗战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
12.
下图为蒋介石于1937年9月颁发给朱德的委任状。对这一史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它拉开了国共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 |
B.它说明了国共走向了合作抗日之路 |
C.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
D.它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开辟 |
13.
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卢沟桥抗战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
A. 卢沟桥抗战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
14.
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
①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③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①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③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5.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 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 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 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 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A. 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 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 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 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