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吉林省图们市第三中学九年级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457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3

1.综合题(共3题)

1.
“近代化’’是指近代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中外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准备】
(1)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途径:查阅网络资料、阅读书报杂志、观看影像资料、参观访问
【表解历史】
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奕
师夷长技以自强
开近代探索之先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等
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圆救亡图存之梦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创民主共和之国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民主、科学
开思想解放之门
(2)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读图释史】
材料一:

图一《蒙娜丽莎》   图二战斗中的新模范军   图三签署《独立宣言》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所示艺术作品源于欧洲哪一历史时期?该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简要指出图二、图三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文汇历史】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崭新的景象”。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欧美国家近代化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问题。
【敌人眼中的拿破仑】
材料一: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1)材料一中的“1789年瘟疫”与哪一事件有关?在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是怎样的角色?
【诗人眼中的拿破仑】
材料二:贝多芬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部“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2)材料二中,贝多芬为什么涂掉拿破仑的名字?
【德、意人眼中的拿破仑】
材料三: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四: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没有人比我更能意识到应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综合材料三、四,谈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
【你眼中的拿破仑】
(4)综合以上材料,对拿破仑进行全面评价。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落后制度的危机】
材料一:由于落后制度的存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制,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1853—1856年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巴尔干的克里木战争中失败更加暴露这一制度的腐朽性。
(1)材料一中的“落后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当时摆在沙皇统治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矛盾】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指出美国“南北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南北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革除旧制的抉择】
材料三:俄国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如下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高价赎买。

“解放”的农奴感激主人
材料四:林肯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叛乱各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无条件获得永远人身自由)。
(3)材料三中农奴为什么要感激主人?其中农奴获得“解放”的条件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法令”是哪一部法令?其中黑奴获得“解放”是否有前提条件?简要说明。
【沉思历史的感悟】
(5)19世纪中期俄美两国在废除旧制度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其共同影响是什么?

2.选择题(共16题)

4.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件。其中《人权宣言》与其他两部文件相比,突出特点是
A.在法律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利
B.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C.强调了人人生而平等和自由的权利
D.宣布脱离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
5.
四字短语彰显中国文化特色。下列各项中均能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一组四字短语是
A.与世无争 麻木不仁 神权至上 及时行乐
B.压抑人性 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 自私自利
C.禁欲苦行 人人平等 知行合一 和谐共生
D.随心所欲 无拘无束 张扬个性 思想开放
6.
“他至死都认为他到了印度,但事实上他到达的是一块欧洲人从来都不知晓的新大陆。”这句话中的“他”是
A.达•伽马B.哥伦布
C.迪亚士D.麦哲伦
7.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倡导人文主义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8.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防范个人独裁C.建立共和制D.打击封建势力
9.
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是开始的标志B.克伦威尔领导了这场革命
C.革命中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10.
“15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引文中的“新大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的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艺复兴猛烈抨击了专制统治
D.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1.
假期小丁去美国旅游,在美国一地方,他看到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坚守阵地,就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在这儿开始吧!”碑文中的“这儿”是指
A.萨拉托加B.约克镇
C.来克星顿D.纽约
12.
下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英国农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变化图
A.文艺复兴的推动
B.英国的殖民扩张
C.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D.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13.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以上材料说明的是
A.科技促进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是为市场而生产的
C.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
D.市场的扩大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产生
14.
1857年,美国人约翰逊·沃克从纽约出发到英国伦敦,他乘坐的交通工具应为
A.飞机
B.汽车
C.汽船
D.火车
15.
有人认为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里的“外因”主要是指
A.大名的强大
B.中下级武士的支持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16.
之所以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这场战争( )
A.最终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C.以法律形式满足了广大人民对土地的要求
D.消灭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
17.
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无产阶级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解放全人类。近年来美国教育部把《共产党宣言》公布为“美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通过阅读该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到(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②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8.
右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三角贸易”经过的四个洲。在三角贸易中,获得惊人财富的洲是
A.①B.②C.③D.④
19.
之所以说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这场战争
A.最终维护了美国统一
B.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C.颁布了《宅地法》,满足了广大人民对土地的需求
D.消灭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