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世界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之路是其中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个农奴的反应: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我无法呆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1)依据材料一,举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影响“人心的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2)材料二中的“解放宣言”颁发于俄国的哪一历史事件中?为什么农奴对这份宣言怀有“喜悦”的心情?这一事件对俄国的崛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中日本发生的变化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用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探究:
(4)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梁启超认为”中国人自知不足“应当分为三个阶段”,根据梁启超的分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下表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5)请根据以上探究,分析中西方近代崛起的差异并概括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一个农奴的反应: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我无法呆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摘编自《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依据材料一,举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影响“人心的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2)材料二中的“解放宣言”颁发于俄国的哪一历史事件中?为什么农奴对这份宣言怀有“喜悦”的心情?这一事件对俄国的崛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中日本发生的变化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用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探究:
(4)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梁启超认为”中国人自知不足“应当分为三个阶段”,根据梁启超的分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下表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5)请根据以上探究,分析中西方近代崛起的差异并概括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
2.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决定之所以非常复杂,就是因为它是官僚机构的改革方案。地主方案很简单,一切土地归地主。农民方案很简单,无须赎买,就得到全部土地,唯独专制制度的方案带有妥协性,错综复杂。没有政府的参加,这个方案就无法实现。……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研究1861年的改革,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是一条在所有可能向新制度发展的道路中最缓慢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1861年改革为什么是“一条在所有可能向新制度发展的道路中最缓慢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说“明治年代的富强之中有隐忧、有阴影”?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当时俄国、日本推进近代化的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材料一:改革决定之所以非常复杂,就是因为它是官僚机构的改革方案。地主方案很简单,一切土地归地主。农民方案很简单,无须赎买,就得到全部土地,唯独专制制度的方案带有妥协性,错综复杂。没有政府的参加,这个方案就无法实现。……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研究1861年的改革,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是一条在所有可能向新制度发展的道路中最缓慢的道路。
——波波夫《俄国一八六一年“伟大改革”的内幕》
材料二:在明治改革年代,他们……积极认真地学习欧美的长处,实行一系列重大有效决策——坚决摧毁了幕藩封建体制,大力殖产兴业和扶植私人资本,重视开发民智和发展近代教育,……但明治年代的富强之中有隐忧、有阴影。——齐世荣主编《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1861年改革为什么是“一条在所有可能向新制度发展的道路中最缓慢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说“明治年代的富强之中有隐忧、有阴影”?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当时俄国、日本推进近代化的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选择题- (共20题)
4.
观察表格,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国家 | 总人口(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中国(1851年) | 约43200 | 89% | 11% |
A.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
B.中国城市化水平最低,主要由于人口太多 |
C.工业化是近代化国家城市化的基础 |
D.法国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所以城市化水平不高 |
7.
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敢于引起旧瓶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B.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
C.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D.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
9.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
10.
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但丁——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神曲》 |
B.牛顿——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C.爱因斯坦——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物种起源》 |
D.哥伦布——近代著名的航海家——发现美洲新大陆 |
11.
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所颁布的《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都体现了近代社会一个共同的法治精神,即( )
A.法治取代人治 | B.反对殖民统治 |
C.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 D.限制王权 |
12.
有学者曾把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称之为“姊妹革命”,这两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A.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 |
B.实现了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 |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
D.凸显了民主平等的启蒙理念 |
15.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里的“两个学说”分别指
A.《物种起源》《共产党宣言》 | B.《海国图志》《美国的悲剧》 |
C.《神曲》《人民宪章》 | D.《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 |
16.
《新全球史》中写到:“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D.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
17.
下图是来源于1885年某周报的一则漫画。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最可能是( )


A.工业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有权 |
B.工业革命后,英国默许德俄在亚非疯狂争夺殖民地 |
C.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德俄的挑战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动摇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
18.
2014年,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推出“一战百年纪念游”活动,以铭记历史,反思教训。回望百年前的欧洲,虽已变成一只“火药桶”,但当时引爆这个“火药桶”只是一点“火星”。它就是
A.涂油子弹事件 |
B.国会纵火事件 |
C.波士顿倾茶事件 |
D.萨拉热窝事件 |
20.
一战中,某法国记者坚持在前线采访从1914年-1918年他发回很多报道,这是他的四篇报道的题目,其中是编造的是
A.天空的飞机,翱翔的新式武器 |
B.法军在凡尔登前线以很小的代价取得巨大胜利! |
C.美国加入协约国,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
D.德国人就要撑不住了,胜利必将属于协约国 |
21.
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首航时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沉没。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叙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船上装有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 |
B.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 |
C.发报员发出一封封呼救电报 |
D.船长拿起手机拨打报警电话求救 |
22.
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
B.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
C.一战中,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
D.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
3.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