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436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2/9

1.判断题(共1题)

1.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从此中国民主革命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3题)

2.
长征开始时,党和红军的领导权扔掌握在“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党和红军中大多数人在惨痛的事实教育下,认识到再也不能照那条错路(即“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继续走下去。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历史性决断的会议。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直入云南,强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同红四反面军会合,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
(1)遵义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兵力。
材料二 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到攻打武昌的任务后,一位共产党员班长将写好的遗书交给营长曹渊,同是共产党员的曹渊说:“我同你一样准备牺牲,还是交给周廷恩书记吧。”周廷恩也说:“我要同你一起去攻城!”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战中,人人奋勇,个个冲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材料三 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材料四 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材料五 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1)材料一中,“打倒吴佩孚”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哪两个省份?材料二中的叶挺独立团因英勇善战,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什么美誉?
(2)材料三中的“汉阳兵工厂”以及著名的汉阳铁厂的创建者是哪一位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在材料四中的“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谁?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3)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是指什么事?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3.选择题(共27题)

5.
“吾以为今日而文言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烂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月不避俗字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梁启超B.胡适C.李大钊D.陈独秀
6.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中外纪闻》B.《新青年》C.《民报》D.《每周评论》
7.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8.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9.
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取消“二十一条”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0.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A.中共三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11.
***作了这样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D.井冈山会师
12.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3.
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是在(   )
A.占领遵义城后B.渡过金沙江后
C.到达陕北之后D.翻越雪山之后
14.
***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只有农民才能使旧中国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倾塌。”在该观点指导下的革命实践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第一次国共合作
C. 北伐战争 D.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5.
叶挺独立团曾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这一事迹发生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6.
下图是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登的一位风云人物,这是《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你能判断出他是谁吗(    )
A.袁世凯B.吴佩孚C.蒋介石D.李鸿章
17.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打倒军阀B.推翻帝国主义C.统一中国D.领导工人运动
18.
1923年2月,调动军队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制造了“二七惨案”军阀是(  )
A.吴佩孚B.张作霖C.段祺瑞D.冯国璋
19.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B.指导思想不同C.所处时代不同D.革命前途不同
20.
1919年6月以后,王尽美回到诸诚老家指导学生活动,给潍坊地区的五四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运动标志着(   )
A.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开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D.中国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
21.
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烬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22.
如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

A. 1933年10月 B. 1934年10月
C. 1935年10月 D. 1936年10月
23.
诗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下列***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下图所示地点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 金沙水拍云崖暖
B. 大渡桥横铁索寒
C. 更喜岷山千里雪
D. 三军过后尽开颜
24.
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 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③遵义会议 ④长征的开始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25.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延安 C. 上海 D. 瑞金
26.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 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第一个党纲
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27.
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长征时期
D.十年内战时期
28.
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说:“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描述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B.北伐战争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
29.
针对日本侵华和民族抗战的史实,某同学整理制作了如下表格。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0.
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