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周练三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430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一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2.单选题(共29题)

2.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D.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4.
时事漫画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形象反映。有人在20世纪初期就中国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绘制了一幅名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列相关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民气一致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民气一致使中国的旧文化得到了彻底改造
C.民气一致使北洋军阀政府对民众做出让步
D.民气一致使近代民主革命取得的彻底胜利
5.
“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这说明
A.老百姓文化水平低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
C.中国平民力量弱小
D.革命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
6.
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记载:“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各省“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乃不得已占别家之产以之自活。辗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皆非原户。”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湘赣边秋收起义
8.
“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这种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做出这一决议的会议最有可能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9.
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1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这可能存在的不足是
A.因人设法违反了宪政的本意
B.总理制约总统各国没有先例
C.两者牵制无法体现三权分立
D.人民主权却无人民真正参与
11.
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他描写的是
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
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
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12.
太平天国曾颁布法令:“凡朝中大小官员,觐见天王,东王需行三叩九拜大礼;……王、侯、相等乘轿各按等级,不得逾越……见王轿而不行回避者,斩首不留。”这些规定反映出
A.太平天国实行法治
B.太平天国建立天王专制
C.农民政权趋向封建化
D.其不具备反封建的性质
13.
(题文)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奇迹”的是(   )
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B.淮海战役的胜利
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14.
下列《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中,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C.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D.当收成时……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15.
著名学者田秉锷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认为:“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以“拜上帝会”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16.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的“剪辫”行为(  )
A.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B.弘扬了传统文化
C.体现了民主自由思想D.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
17.
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文中的“分水岭”是指
A.由“帝制”转入“民治”
B.由“器物”转入“制度”
C.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D.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
18.
1930年初,***在福建上杭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满怀激情地指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当时的中国革命正处于
A.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B.全民族抗战时期
C.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时期
D.探索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
19.
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京设立中央出版机关刷书衙。除了印刷一般的书诏、文告、营规、田凭等文件外,还发行宣传小册子,如《天命诏旨书》、《天朝田亩制度》、《三字经》等,这些册子篇幅不长,文字通俗易懂,便于群众阅读。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
A.中国完全实现了近代化
B.领导人尝试利用先进文明成果
C.农民文化素质得到普及
D.领导人已经跳出了阶级局限性
20.
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发表了演讲词:“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辱,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近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据此推断蒋介石之后的主要行动是
A.发动四一二事变,屠杀人民
B.调动军事力量,抵抗日本
C.围剿革命根据地,进攻红军
D.默认伪满洲国,妥协日本
21.
1928年11月,***指出:“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明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这说明***
A.构建革命统一战线反对专制统治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
C.巩固工农联盟推动革命形势高涨
D.主张加强对人民军队的思想建设
22.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
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④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3.
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
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
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
D.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
24.
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南方张骞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而忧虑。他们的忧虑侧面反映了
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袁世凯上台的必然性
C.列强支持清政府
D.国家面临着分裂
25.
太平天国期间,为解决军费问题,协调作战,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收取厘金。该现象反映了
A.满汉官员地位改变
B.曾国藩形成地方割据
C.中央集权削弱
D.清政府土崩瓦解
26.
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表明
A.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
B.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
D.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27.
***的诗词艺术性地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程。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③②①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28.
1935年4月,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代表红军与藏族德格土司的代表夏克刀登签署《互不侵犯协定》;同年5月,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在彝族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同年8月初,在羌族聚居区,在红军的宣传下,世袭土司安登榜接受红军主张,成为羌族近代史上第一个率众参加红军的少数民族上层领袖人物。红军的这些做法在当时有利于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顺利实现革命中心的转移
C.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建立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29.
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奖励技术发明
D.开设新式学堂
30.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