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6单元 国共合作、国共对峙、抗日战争 单元提优测试题精选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429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6

1.综合题(共3题)

1.
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记录的是哪次战争出师前的誓师大会?当时广东国民政府发动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图二反映是1927年在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建立者是谁?它的建立对当时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情景?该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地位?
(4)图三反映的这个历史事件与图二反映的内容有何内在联系?
2.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请回答:

(1)今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年?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从诞生于上海到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事件是:   ,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   
(4)请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
材料三:“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认为,日军在1937年南京攻克战中,杀害了30多万名中国民众。但是,根据当时的资料,南京的人口那时只有20万,在日军攻占南京一个月后,人口增加到25万,除此之外,这个事件的疑点很多,其争论持续至今,因此在战争中即使杀了一些人也不算大屠杀”。
——日本政府审定通过的由右翼学者编撰的教科书
(1)请你判断材料一中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哪一纪念馆的图片?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它们反映了哪一共同主旨?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日本教科书的说法,请你还原历史真相。
(3)材料二、三反映日本右翼分子对侵略历史的哪一种态度?谈谈你对该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和现实的感想。

2.选择题(共17题)

4.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5.
“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彭德怀诗中所言“榜样”的含义是( )
A.实现国共合作B.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C.率领红军进行长征D.建立抗日根据地
6.
“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一,统一全国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7.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发生在()
A.南昌起义前夕
B.秋收起义后
C.第五次反“围剿”中
D.遵义会议后
8.
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遵义会议
D.挺进中原
9.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0.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1.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2.
八(1)班某同学学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后,整理出了知识线索(如下图)。促使横线处“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的关键历史事件是( )
A.义勇军抗日B.南京大屠杀
C.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
13.
***曾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政府在这一时期组织了( )
①淞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百团大战    ④武汉会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中国近代有一首军歌唱到:“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首军歌是( )
A.黄埔学生军军歌B.志愿军军歌C.国民革命军军歌D.八路军军歌
15.
***曾提笔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战期间,在彭德怀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平型关大捷D.血染卢沟桥
16.
曾任侵华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37年6月,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 )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D.卢沟桥事变
17.
***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以下哪一次会议明确规定***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18.
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
19.

为了帮助升入初中的新同学正确而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充分发掘潜能,树立自我新形象,实现生命的价值,某校《校园周报》的“心理咨询”栏目记者对本校的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采访活动,下面是该记者在采访中的一些具体情景。请你结合这些采访情景,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采访情景一:认识自我

七年级(1)班的路小梅同学,十分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和发型,经常在课堂上掏出小镜子,对着自己的容貌欣赏,致使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影响听课效果,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老师多次找她谈心,要求她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她却不以为然。

采访情景二:发掘潜能

七年级(2)班的鲁宁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体育成绩也不突出,在文艺方面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曾多次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始终没有成功。他因此陷入困惑之中,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如他人,无法改变自己。

20.

为了帮助升入初中的新同学正确而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充分发掘潜能,树立自我新形象,实现生命的价值,某校《校园周报》的“心理咨询”栏目记者对本校的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采访活动,下面是该记者在采访中的一些具体情景。请你结合这些采访情景,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采访情景一:认识自我

七年级(1)班的路小梅同学,十分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和发型,经常在课堂上掏出小镜子,对着自己的容貌欣赏,致使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影响听课效果,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老师多次找她谈心,要求她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她却不以为然。

采访情景二:发掘潜能

七年级(2)班的鲁宁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体育成绩也不突出,在文艺方面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曾多次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始终没有成功。他因此陷入困惑之中,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如他人,无法改变自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