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
材料 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8题)
3.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
A.打开中国门户 |
B.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
C.加紧资本输出 |
D.瓜分中国 |
4.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
B.空想社会主义 |
C.民主制度 |
D.科学社会主义 |
5.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自是新旧两陆,东西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备哉灿烂。”以上材料说明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海外贸易的发展
③新航路的开辟打开了东西方的交通
④新航路的开辟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海外贸易的发展
③新航路的开辟打开了东西方的交通
④新航路的开辟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6.
统一后的秦,除皇室以外,明显有军功地主和宗法性地主两类,前者主要来源于秦国,后者是原六国依靠宗法家族血缘关系的地主、贵族,两类地主拉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这表明
A.秦尚未真正完成统一 |
B.秦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
C.宗法制度顽强存续 |
D.地主土地私有占据主导 |
7.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
8.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其讲学强调“逆乎常纬,独辟新路”,“以孔佛理学为体,以西学为用;讲列强压迫、世界大势、汉唐政治;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作比较证明。”这一变化
A.顺应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需求 |
B.体现了清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化 |
C.受维新变法的直接影响 |
D.是甲午战后救亡图存的结果 |
9.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普罗泰格拉 |
B.苏格拉底 |
C.但丁 |
D.彼特拉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