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不仅向西欧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物资援助,同时还以此为前提,帮助西欧国家的保守势力打击其国内的共产党力量。如马歇尔就曾明确告知参加欧洲复兴计划的国家:“对于任何投票选举共产党人掌权的国家,欧洲复兴计划所规定的援助将立即停止。”因此,马歇尔计划实施后,在那些先前共产党发展势头较为强大的国家,其资产阶级在美国的支持和怂恿下先后将共产党人赶出了政府。
——摘绵自苗茁《论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二 杜鲁门及其谋士们早就认识到了对华脱离政策与“杜鲁门主义”全球反共原则间的脱节与矛盾。1948年4月2日,杜鲁门签署了国会通过的《1948年接外法案》,马歇尔计划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援华法案”作为其中一部分也随之通过。该法案核准给蒋介石国民党拨款4.63亿美元,为期12月,其中3.38亿为经助,1.25亿为特别赠款,实为军援。
——摘编自曲升《论1947-1948年美国援蒋反共政策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通过1948年“援华法案"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一 美国不仅向西欧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物资援助,同时还以此为前提,帮助西欧国家的保守势力打击其国内的共产党力量。如马歇尔就曾明确告知参加欧洲复兴计划的国家:“对于任何投票选举共产党人掌权的国家,欧洲复兴计划所规定的援助将立即停止。”因此,马歇尔计划实施后,在那些先前共产党发展势头较为强大的国家,其资产阶级在美国的支持和怂恿下先后将共产党人赶出了政府。
——摘绵自苗茁《论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二 杜鲁门及其谋士们早就认识到了对华脱离政策与“杜鲁门主义”全球反共原则间的脱节与矛盾。1948年4月2日,杜鲁门签署了国会通过的《1948年接外法案》,马歇尔计划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援华法案”作为其中一部分也随之通过。该法案核准给蒋介石国民党拨款4.63亿美元,为期12月,其中3.38亿为经助,1.25亿为特别赠款,实为军援。
——摘编自曲升《论1947-1948年美国援蒋反共政策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通过1948年“援华法案"的原因和影响。
2.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有学者从以下角度认识冷战: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冷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是人类在应对国际矛盾激化方面付出无数次惨重代价后的一种历史性的反省,是西方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和发展。冷战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切均在一个“冷”字上得到体现,它既避免了“热”,又实现了“战”,堪称完美。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从肯定、否定、补充、修正等角度入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 有学者从以下角度认识冷战: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冷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是人类在应对国际矛盾激化方面付出无数次惨重代价后的一种历史性的反省,是西方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和发展。冷战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切均在一个“冷”字上得到体现,它既避免了“热”,又实现了“战”,堪称完美。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从肯定、否定、补充、修正等角度入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2015年,美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2000年的20.6%下降至15.7%。进入21世纪,美国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策动了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一系列动乱和冲突,使两国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美国国防支出过度扩张,2000~2010年,美国军费开支占世界总量比重都在40%以上。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自身经济陷入持续低速增长期。2008~2015年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4%,远远低于1990~2000年的3.4%。美国联邦政府深陷债务危机中,一般性政府债务相对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54.7%升至2008年的76.1%,到2012年,这一比重已达到103%。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头50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原因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大国兴衰的启示。
材料一 到2015年,美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2000年的20.6%下降至15.7%。进入21世纪,美国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策动了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一系列动乱和冲突,使两国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美国国防支出过度扩张,2000~2010年,美国军费开支占世界总量比重都在40%以上。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自身经济陷入持续低速增长期。2008~2015年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4%,远远低于1990~2000年的3.4%。美国联邦政府深陷债务危机中,一般性政府债务相对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54.7%升至2008年的76.1%,到2012年,这一比重已达到103%。
——摘编自胡鞍钢《美国正陷入“保罗•肯尼迪陷阱”》
材料二 从历史的角度看,21世纪头50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从国际视角看,二十国集团(G20)综合国力呈现南方国家上升、北方国家下降的趋势。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最大贸易国,同时也是G20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成为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交汇节点,它们之间的桥梁和渠道,这是“天时”机遇。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走向。周边大国发展是中国的“地利”机遇。中国周边的六大国——俄、印、巴、印尼、韩、日,除了日本属于衰落型大国之外,其余都属于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外交之路,创造了遍布全球的大国伙伴关系网络,与世界绝大多数大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成为中国发展的“国和”机遇。——摘编自胡鞍钢《中国要抓住“天时、地利、国和”的战略机遇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头50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原因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大国兴衰的启示。
2.单选题- (共24题)
4.
1971年12月,英国首相希斯在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时明确表示,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已经消亡。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第一次以“自然关系”代替了“特殊关系”。这一变化
A.说明英国开始推行独立外交 |
B.反映出英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
C.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
D.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5.
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A.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
B.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
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
D.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6.
1952年,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英国拒绝参加该组织的谈判。其原因主要是
A.国内经济还处在恢复之中 |
B.遭到六个成员国的强烈抵制 |
C.法德两国尖锐矛盾的影响 |
D.拥有资源和海外市场的优势 |
7.
有学者认为,全球政治地理从1920年一个世界走向20世纪60年代的三个世界,然后走向20世纪90年代的六个以上的世界。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变化 |
B.国家利益的矛盾 |
C.力量对比的改变 |
D.社会制度的不同 |
8.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反映了


A.美国不断加强对欧洲的军事渗透 |
B.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
D.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 |
9.
20世纪60年代,经互会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要求其它成员国的经济计划必须同苏联的计划“相协调”,并先后建立了近30个超国家的“国际合作组织”和一些双边及多边合营的“联合公司”。这表明经互会
A.为了对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
B.推动东欧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 |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
D.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国际化 |
10.
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
A.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 |
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
C.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
D.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 |
11.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
C.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
12.
下面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


A.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有优势 |
B.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
C.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D.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 |
13.
法国缺煤,尤其是缺乏炼钢用的焦煤,过去一直是从产煤丰富的鲁尔地区和靠近法德边界的萨尔地区进口。西德的铁矿石藏量不大,鲁尔地区所用铁矿石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直是法国的洛林地区。这反映了
A.法德发生战争的必然性 |
B.法德和解的现实需求 |
C.一战爆发的潜在性危机 |
D.美国干预西欧的契机 |
14.
美国的“和平队”成立于1961年,其主要使命就是以志愿者的方式,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各种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发展,美国成立“和平队”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B.同苏联争取中间地带 |
C.促进第三世界社会进步 |
D.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
16.
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 |
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 |
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
17.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主要反映了


A.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渗透 |
B.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
C.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
D.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 |
18.
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战略经历了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收缩。在尼克松主义看来,缓和并非结束冷战,结束美苏敌对状态,缓和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由此看来,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当时
A.美国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
B.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
C.苏联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 |
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
19.
美国从一开始眼睛就盯着全球,表现出所谓“国际性”的本质。即使所谓的“孤立主义”也只是美国实力尚未达到与欧洲大国正面抗衡时的一种无奈选择,一旦具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势必会把“领导世界”的意识转化为“领导世界”的行为。材料意在说明美国
A.已放弃了孤立主义传统 |
B.凭借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
C.国力增强推动对外侵略 |
D.霸权主义具有历史渊源 |
20.
1963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世界和平”演说中称,美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深切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结束我们所有的一切分歧,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协力使世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此演说
A.旨在促进美苏两国间合作 |
B.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政策 |
C.吸取了核战争危机的教训 |
D.反映美国的霸权已衰落 |
21.
1950年,美国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司法部长认为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逮捕任何“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以多数票再次通过。这反映出美国
A.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 |
B.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
C.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
D.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
22.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外交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 |
B.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
C.美国在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
D.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 |
23.
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这说明
A.美国创建北约以对抗苏联 |
B.美国马歇尔计划顺利实施 |
C.欧洲市场威胁美国霸权 |
D.欧洲联合符合美国核心利益 |
24.
(题文)关于“冷战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英美学术界一致认为苏联是冷战的发动者,美国仅仅是做出必要的反应;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修正学派则认为斯大林战后的对外政策是温和、防御性的,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据此可知
A.同一事实会有不同历史结论 |
B.历史研究不能客观揭示历史真相 |
C.历史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
D.意识形态始终制约着西方的历史研究 |
25.
北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组织成立后,成员不断增多。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反映了


A.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
B.北约国家的“冷战”意识逐步消失 |
C.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 |
D.欧洲军事一体化的不断加深 |
26.
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该做法
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 |
B.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 |
C.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 |
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