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
材料二 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材料四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1)材料一中康有为等人掀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是什么?其主张中国学习日本的什么政治体制?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它实际上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本质上与康有为主张的政治体制都属于什么性质?
(3)材料三和材料四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高举了哪两面大旗与之进行斗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二 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材料四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1)材料一中康有为等人掀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是什么?其主张中国学习日本的什么政治体制?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它实际上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本质上与康有为主张的政治体制都属于什么性质?
(3)材料三和材料四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高举了哪两面大旗与之进行斗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材料中提及的“万里长征”中,党中央召开了一次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中提及的“抗日战争”中,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著名战例证明。
(4)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材料: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材料中提及的“万里长征”中,党中央召开了一次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中提及的“抗日战争”中,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著名战例证明。
(4)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3.
整体世界的形成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作为当代重要特征之一的全球化,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越来越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四: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整体世界的形成”有何影响?
(2)写出材料二中图片②和④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并写出①和③的发明者。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经济全球化进入到“地球村”阶段是在什么时候?
(4)据材料四,说明全球化带来什么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四: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整体世界的形成”有何影响?
(2)写出材料二中图片②和④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并写出①和③的发明者。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经济全球化进入到“地球村”阶段是在什么时候?
(4)据材料四,说明全球化带来什么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二 伏尔泰等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以及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出一例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方面的成就。你如何理解“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这一观点?
(2)材料二反映的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18世纪后期,在上述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欧洲和北美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3)材料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写出“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与成功实践各一例。
(4)结合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二 伏尔泰等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以及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出一例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方面的成就。你如何理解“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这一观点?
(2)材料二反映的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18世纪后期,在上述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欧洲和北美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3)材料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写出“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与成功实践各一例。
(4)结合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选择题- (共12题)
5.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B.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6.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A.自强求富 | B.维新变法 |
C.三民主义 | D.民主科学 |
8.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其内容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 B.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 |
C.要求实现平等、自由 | 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10.
1912年4月14日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叙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船上装有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 | B.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 |
C.发报员发出一封封呼救电报 | D.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 |
14.
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开始,以后每四年一届,在以往的奥运会中,有3届因遭遇重大历史事件未能如期举行。请判断: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原因有()
A.遭遇第一次工业革命 | B.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 |
C.遭遇世界经济危机 | D.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