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414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创建革命军】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13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上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什么?材料中创办的学校指什么学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国共齐北伐】
材料二:北伐军占领湖南后,农村革命进一步深入发展……到1927年1月,湖南全省已有50多个县组织了农民协会,会员激增。在北伐战争军事胜利的同时,到1927年二三月间,全国工会会员由北伐前的120万增加到200万。直接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首的三派军阀。
【南京政府成立】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材料中的“反革命政变”指的哪一事件?
(4)蒋介石在叛变革命后建立了国民政府,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该政府的性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三:
1927年8月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的道路。但大多失败了,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的.才要起红旗。党中央派出不少优秀干部“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去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写出两例即可)
(2)南昌打响第一枪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它距今有多少年了?
(3)“朱毛合”“建四军”分别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三中所说的“井冈山道路”是怎样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七律·长征》
请回答: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长征的起止时间。
(2)《七律·长征》诗中反映了哪些具体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3)在长征过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决定性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意义是?
(4)“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5)长征的伟大意义是?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耻辱】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是如何解决的?当时起调停作用的共产党领导人主要是谁?
【同仇敌忾】
***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4)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以及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抗战的一次战役。
【全面内战】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5)请问这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6)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2.选择题(共26题)

5.
青年,总是用他们的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6.
每年的7月1日,我国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这是为了纪念
A.人民军队创建
B.武昌起义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中国共产党诞生
7.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要和平,争民主”
D.“打倒列强,除军阀”
8.
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遵义会议
D.四渡赤水
9.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场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国民政府北伐
B.卢沟桥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重庆谈判
10.
自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络绎不绝。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下图——蒋介石与***“欢笑言和版”公仔。历史上蒋介石与***“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
A.创建黄埔军校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要在运动中打败国民党军队
C.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12.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去的地方是
A.广州
B.上海
C.武汉
D.南京
13.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4.
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中共一大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中共一大
C.秋收起义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15.
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地方
16.
下图是小强收集的一张邮票,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张邮票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最准确的是
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B.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C.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D.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17.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在井冈山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发动了秋收起义
18.
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制订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C.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最主要得益于
A.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北伐军总司令的领导
D.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
20.
某中学中考后决定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路线应是( )
A.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
21.
下图历史人物都是我党的早期领导人,其中只有一位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D.周恩来
22.
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A.彭德怀
B.朱德
C.刘伯承
D.陈毅
23.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A.1931年12月12日
B.1936年12月12日
C.1932年12月12日
D.1936年10月10日
24.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B.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了第一次大胜利
C.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
25.
下图中的建筑物是东北解放纪念碑,它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碑文记载了东北三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全东北的业绩。下列与东北解放相关的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6.
小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十年内战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北伐战争
27.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屠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队达人以上。
A.20万
B.30万
C.35万
D.25万
28.
***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9.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   )
A.卢沟桥战役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30.—{#blank#}1{#/blank#}are they? —Fifteen yuan, pleas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