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练习1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412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

1.单选题(共10题)

1.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C.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2.
从中共“一大”党纲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变化,表明了
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
②将普遍的革命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
③党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
④党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3.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党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武力讨伐蒋介石;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
A.仍然坚持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开始认识到了创建军队的重要性
C.能从时局变化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进路
4.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国民革命,都是辛亥革命的自然产物。在该学者看来,这些运动和革命共同的意义是
A.对侍统价值观念的否定
B.强调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C.注重对人性私弱的批判
D.推翻了君主制度的束缚
5.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
A.遵义会议
B.社会主义改造
C.重庆和谈
D.国民大革命
6.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说明时
A.工农运动推动大革命发展
B.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
C.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
D.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量
7.
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教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文章的主旨是
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
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C.长征中争取人民对共产党的支持
D.将救灾工作同革命事业结合起来
8.
1931年春,***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政策的出台
A.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C.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9.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
D.对革命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
10.
《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付诸实施的却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抑制长期出现的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