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云南省泸西县逸圃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410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5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废除藩制,剥夺藩主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这使日本成为政治上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有利于日本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军事方面 :“富国强兵”。用“武士道”精神灌输日本军人,使其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工具。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以至于生活方式。
材料二:1874年~1890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2.1%,同时期的英国为1.7%,美国为5.2%,法国为2.1%,德国为3.5%.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才完成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想一想,材料一什么内容导致材料二所述现象的出现?
(3)、根据以上相关信息,你认为上述措施对日本历史发展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什么?
(4)、与材料一所阐述的日本相同的时期,我国也在进行着什么改革?最后结果如何?
(5)、通过上述措施,日本逐渐富强,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到20世纪初期,日本已经能够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成为亚洲的一个“例外”,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统治者如果不以法律而是以他的意志作为统治的准则,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财产,而是以满足他的野心、贪欲和其他不正当的欲望为目的,那就是暴政。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以前,工业国家工人收入低微,物质生活贫苦。许多工人家庭常年只能吃黑面包,缺乏基本的营养。全家几代十几口挤在一间小屋,虽然劳碌终日,却只能求得温饱,遇到涨价、失业、生病、工伤,往往债务缠身,赊欠无门,连简陋的家具也送进当铺。而资本家的财富却“令人陶醉地增长”,他们生活悠闲,过着奢华的生活。
(1)材料一主张用什么来限制统治者的权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哪一文件体现了这一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怎样的社会状况?在探索社会改造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来哪些努力?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3.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改变。
探究一: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战后国际“新秩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1)这个“新秩序”是指什么格局?
(2)二战后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是哪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3)写出上文所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探究二: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这表明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趋势发展?
(5)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也呈现全球化特点。谈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 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1)材料一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苏、美、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7-20世纪,欧洲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理想主义者提出统一欧洲方案的原因。哪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材料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大会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战略,要求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以史为鉴,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人类怎样才能赢得自己的美好未来?

2.选择题(共17题)

5.
有一部刻在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是(    )
A.古印度的《汉谟拉比法典》B.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C.古罗马的《万民法》D.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6.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是在(   )
A.伯里克利统治时期B.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C.汉谟拉比统治时期D.凯撒统治时期
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埃及开罗最吸引人们参观的古代遗迹是( )
A.B.
C.D.
8.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9.
黑格尔曾说:“在荷马的作品里,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荷马借不同的情景,把这种多方面的性格都揭示出来了。”荷马的作品再现了( )
A.罗马帝国历史B.古巴比伦历史C.早期希腊社会历史D.亚历山大帝国历史
10.
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 )
A.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古埃及帝国
11.
在经历了中世纪漫漫长夜之后,欧洲进入到文艺复兴时期,它是近代社会到来的曙光。这一“曙光”最早出现在()
A.英国B.西班牙C.法国D.意大利
12.
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人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神曲》——但丁B.《向日葵》——梵高
C.《蒙娜丽莎》——达·芬奇D.《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13.
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各不相同。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维护国家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 (    )
①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②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③废除黑人奴隶制 ④废除农奴制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14.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
A.《人民宪章》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5.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国际歌》里的一句歌词。与其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法国巴黎公社
16.
她是印度人民的英雄,她英勇抗击英国殖民者,她的英名万古流芳。这里的“她”是()
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哥伦布D.克莱武
17.
“船舱难以忍受的拥挤,令人窒息的闷热,生病的奴隶被抛进海里淹死……”材料反映的是()
A.“三角贸易”B.攻占巴士底狱
C.新航路的开辟D.俄国农奴制改革
18.
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提示了()
A.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B.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C.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D.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19.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请判断这一事件是 (    )
A.国会纵火案B.慕尼黑阴谋C.萨拉热窝事件D.五月流血周
20.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它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    )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原子能的广泛应用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21.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德国把2005年定位“爱因斯坦年”,以纪念这位科学家在物理学上的伟大贡献。爱因斯坦最伟大的贡献是(  )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提出相对论
C.研制侯氏制减法D.创立生物进化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