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练习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401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美]罗斯·特里尔《***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学说中的支柱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2.单选题(共12题)

2.
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历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A.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
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D.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3.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源。”以上言论出自***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此时的中国
A.国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B.革命根据地成燎原之势
C.工农红军正在战略转移D.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4.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1956年4月)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任务是
A.建立健全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B.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C.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
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该报告
A.总结新中国建设的经验教训B.主要借鉴了苏联建设的经验
C.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下提出D.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6.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思想的精髓是
A.坚持群众路线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D.开展武装斗争
7.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8.
***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A.
B.
C.
D.
9.
2015年12月26日是***诞辰122周年纪念日。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的学说
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10.
下图是***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A.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
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1.
***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讲道:“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以上内容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A.B.C.D.
12.
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毛主席最早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是在 时期
A.新文化运动
B.中共一大召开
C.国民大革命
D.土地革命
13.
有学者说,《论十大关系》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产物,科学地揭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这次“结合”的主要特点是
A.学习国外经验
B.坚持独立自主
C.突出制度变革
D.侧重理论探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