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399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下列三幅图代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云集上海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哪几种性质的近代工业?
(2)简要分析图一、图三企业形成的各自背景,并评价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2.单选题(共12题)

2.
史料记载:"(甲午中日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外国的侵略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晚清政府的大力提倡
4.
企业家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大生纱厂
D.启新洋灰公司
5.
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
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
6.
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仅白银57两。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
①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力
②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
③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的优势
④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保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7.
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自然经济
B.封建商品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8.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
A.贸易中心的转移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D.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
9.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
A.沿海地区
B.内陆地区
C.东北地区
D.沿江地区
10.
1876年,世界博览会在美国费城举行,清朝官员李圭参加会议回来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据其主张判断李圭应属于当时的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1.
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12.
以下是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评述是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
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③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④自然经济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