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397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1/7/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
(亿)
上网用户总教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4分)

2.单选题(共15题)

2.
史料记载:"(甲午中日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
“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4.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 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 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 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
5.
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中,能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精美的产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商合办手工业
6.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D.家庭手工业普及
7.
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B.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C.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
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
8.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
B.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9.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大量出口国际市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极大鼓舞了民族工业的自信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促进工业发展
B.中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10.
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12.
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14.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15.
(题文)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3.选择题(共5题)

17.小敏通过电子邮箱向朋友发了封电子邮件,很快电脑中显示邮件已发送的提示,可是不多时小敏的邮箱里又收到了一封退信通知,说她发给朋友的邮件给退回了.请问:
18.小敏通过电子邮箱向朋友发了封电子邮件,很快电脑中显示邮件已发送的提示,可是不多时小敏的邮箱里又收到了一封退信通知,说她发给朋友的邮件给退回了.请问:
19.公园里有松树186棵,是柳树的3倍,柳树棵数是杨树的2倍,公园里有杨树{#blank#}1{#/blank#}棵.
20.公园里有松树186棵,是柳树的3倍,柳树棵数是杨树的2倍,公园里有杨树{#blank#}1{#/blank#}棵.
21.

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判断对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